(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抽象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科书说明
分数乘法是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分数乘法是学习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乘法的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编排思路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乘法包括计算法则的推导、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会运用约分的技巧。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问题设计和安排上跳出了以往单一性指向的问题呈现方式,用多角度、辐射式问题指向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包含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相对淡化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去理解,一般不作单独的区分。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较易理解,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教科书先安排了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用知识过渡的方法分散难点。
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第三单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基础。教科书在编排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主题图中汽车行驶的画面,呈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直接给出标准量(单位“1”的量),要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什么,再联系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又能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选编了大量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经济以及地理、生理方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应用性。
本单元在编写上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分数乘法是数与运算这一领域的内容,它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几乎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因此,本单元教科书在选材上,凸现了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性和应用性。从单元主题图呈现的中巴车运行、分西瓜、吃饼等组合图,到例题中耕地、农具销售,乃至在练习中用分数乘法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都集中体现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探索过程中,不但可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在人类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
编者用“分数乘整数怎样算?”“分数乘分数怎样算?”等提示语,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分数乘法法则探索的全过程。在法则的探索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推导、归纳、总结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关注已有知识经验,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例如,第2页的“议一议”,引导学生探索、交流、归纳、完善,然后再给出计算法则。还有,教学内容呈现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如第12页例3两个学生的对话中,第一个同学理解了“六折就是原价的610”后,第二个同学提出“先算三种农具打折前的总价,再……”。这些都是教学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提示。再者,教科书通过例题,在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基本运算法则后,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等,又都是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去自主探索,去强化的。
4、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科书不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构建数学模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例题教学中,分数乘法算式都来自实际生产、生活实例,例如第2~4页的例1、例3、例4。二是解决问题部分内容的选材,都是学生非常了解或关注的当前社会生活实例,例如第8页例1的行程问题,第12页的农具销售问题等。这些内容极具现实性,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计算方法又需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提示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思考、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来进行。虽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教科书的编写与传统教科书相比有较大变化。在教学中,应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经历法则的探索、推导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注意发挥主题图和情境图的引领作用
单元主题图和例题、习题中的情境图,不但起着呈现信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除了可以根据情境图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外,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教学挂图或教科书中的情境图,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感受问题的现实性,唤起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对新知学习的求知欲。在教学第1页主题图时,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涉及哪些生活事例?从情境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什么困难?从而引出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好学习分数乘法的心理准备。
2、重视学生对分数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索
本单元的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如教学第 2页例1时,当通过情境理解,构建起15×4这一算式后,至于15×4该怎样计算,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计算经验去解决,而且以后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都应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老师不过多地干预和包办。
3、注重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实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另一方面应加强组内、班内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
教学时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教科书,吃透教科书编写意图,把握教科书要求,妥善地完成单元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又不要过于拘泥于教科书,不应死板地讲教科书内容,应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例如,教科书没有对分数乘法算式提出认识和理解的要求,但它并不反对对分数乘法意义有必要的认识。但由于在乘法算式中不要求因数有顺序关系后,分数乘法意义对应的算式不唯一,反之,一个分数乘法算式对应的意义也不唯一,成为一对多的关系。这与传统教科书中的认知观点不一样。如果离开问题情境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就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过这并不排斥学生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特别是把抽象出来的算式回到原问题情境中去理解。例如,第3页例3教学后的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就是深刻认识和理解了100×45表示“求100的45是多少”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来的解题策略,这个结论是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依据,必须理解并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