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4,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10、1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结合图意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课件出示)。
23×3
18×8
3×29
7×314
710×5
215×8
89×0
35×4
抽学生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课件展示:(拖拉机耕地的画面和有关条件)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教师:怎样列式,为什么?
35×2=65(公顷)(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35公顷的2倍是多少?)
课件展示:拖拉机每小时耕地35公顷,12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教师: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12。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观察35×12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指名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思考:35×12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反馈自己的想法。
(3)教师提问:你们的想法31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结合图来表示出35×12。
35公顷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左图表示,求12小时耕多少公顷就是求什么?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怎样表示35公顷,又怎样表示35公顷的12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画出图。
教师提问:结合图,35×12的计算结果是310吗?你能结合图解释这个结果吗?
根据交流,小结:35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它的12也就是把35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相当于把整张纸平均分成10(5×2)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就是310。
4.试一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12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如果是求34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在图上怎样表示呢?自己列式算一算,再画图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学生的做法。
全班评价,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算式和画法。
4.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通过这两道题,你觉得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小结方法。
教师强调: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所乘的积作分母。
5.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第3题:根据算式涂一涂23×3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23×34是怎么涂的。
根据交流,小结:先在长方形里表示出23,再把长方形的23的34表示出来。
[评析: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不但要让学生会算,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注重猜想与验证相结合,并在验证中,采取数形结合方式,由教师引导画算式到学生自主验证画算式,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教师引入:同学们是否学会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呢?我们来试一试。
1.练习一第12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计算及约分的方法。
2.试一试。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约分的情况。
全班评价,让学生说每道题是怎么约分的。
教师强调:分数连乘,可以同时将几个分数进行约分,再将约分后的分数,按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计算。
对学生没有先约分的情况,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3.练习一第7题。
学生读题,思考:这两个题是一样的吗?“吃去120吨”与“吃去120”有什么不同?
根据回答,教师强调:吃去120吨表示吃了1吨的120,吃去120表示吃去总数的120,单位“1”是不同的。120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120表示的是一个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分率。
根据分析,学生列式解答,订正时追问:为什么第一个题用减法?第二个题用乘法?
[点评: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通过练习解决计算中约分的问题,通过练习理解分数作为一个数量与分率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们帮助的?结合算式,教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约分的方法。
[点评:小结语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更注重学生学习中问题的解决。]
五、作业
练习一第7、9~12题。
[评析: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教学,本节课教师既注重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也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对算理的理解是让学生大胆地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而对计算方法,也注重学生的内化与自主建构;通过有层次有针对的练习,让学生既形成计算的技能,又在练习中掌握方法,为后面的分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