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建议

1.本单元内容建议用6课时完成。

2.1教学可在事前让学生收集了解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在情境创设和数据描述方式的呈现与过渡上,建议抓住这两个环节:一是简单介绍关于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的“非典”情况,北京的疫情非常严重,成为了全国上下关心的重灾区。在那段日子里,每天卫生部都要通过各种媒体会向全国人民公布新增“非典”病人的数据,是人们了解疫情变化的主要途径。二是在出示网上下载的统计表和电视播放的条形统计图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是用不同的形式描述相同的数据信息,都是按照5天为一个时间段来统计的,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的数据,条形统计图能很快比较出病人的多与少。教学这个环节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可根据各班级具体情况而定,这毕竟是学过的知识。

1教学时,可根据班级课前调查情况设问,由学生引出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直接出示教科书上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先自主地结合情境说一说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教师要把学生的认识落实在图中的点或线段上,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理解与分享,初步体会怎样看出折线统计图上的数学信息。例1中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有了填空的表述做引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尝试解决。在这里要注意,在确定准确数据或进行数据计算时,折线统计图上难以确定准确值,可以通过统计表来确定。在第(1)、(2)题做全班交流时,仍然要将学生的认识落在对应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上升与下降、倾斜程度以及整体折线的变化趋势上。让学生真正看清并知道折线统计图中折线段的上升或下降与人数逐渐增多或减少的关系,折线段倾斜的程度与人数变化快慢的关系。第(3)题要引导学生依据观察折线统计图从51开始新增病人已经逐步开始下降,至531新增病人逐步向0靠近,来进行预测。第(4)题的解决可能学生感到困难,由于学生在经历此事件时的年龄较小,教师可能要补充作一些介绍。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询问,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布置学生上网查询。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与体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主要落实在:折线统计图是由对应点和联结的对应线段组成;点的高低表示数据的大小,线段的上升与下降表示数据的增大与减小,线段上升与下降的倾斜程度表示数据增大与减小的快慢。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3.2的教学可以分为几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旅游出行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引入例2。要注意让学生理解这里“平均气温”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用平均气温来介绍九寨沟的冷暖情况。二是让学生明确统计表的各项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能够使气温变化看得更清楚些。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提出将统计表画成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之前,应当组织学生思考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先确定什么,后做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一小部分,再让学生在网格线中独立画图。在这里由于纵向格子较小,1格代表2,一些点需要通过估计来确定位置,做好示范并提醒学生尽可能准确描点。在完成绘图之后,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看一看,做出建设性的评价。再组织学生说一说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应当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进行小组讨论:你从图中可以知道些什么信息?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月份有哪些?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哪个月份?月平均气温下降最快的月份是哪个月份?你给亮亮旅游的建议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这些现象落实在统计图中具体的点或线段的认识上,教师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

4.关于第1个课外活动的教学。第1题学生通过用手势比划生活中常见的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了解生活中常见数量的变化规律。这个活动要注意边比划边说具体的含义或依据。梧桐树上树叶的变化让学生一边用手势比划,一边口里念着四季名称,季节名称和表示树叶变化的手势要对应起来;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会经历长牙——保持——换牙——保持——掉牙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手势中表示保持的动作;对于规定时间长途车客流量情况学生可能不太清楚,教师可先做适当解释,然后再让学生用手势比划;用电量的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一个昼夜”的具体含义,才会明白哪段时间可能用得多点,哪段时间可能用得少点,最后才能根据各自家里的具体情况用手势比划出用电量的变化。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来比划。

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题意,仔细看图,让学生思考两张折线统计图都是统计去年哪个月毛衣和衬衣的销售量变化情况,根据生活经验,这段时间里人们一般会添置这两类衣服中的那一类等。学生明白了上述问题后,此题有关问题就随之解决。

5.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回顾它的特点和画法,然后出示例3。首先要让学生整体了解到这是关于什么的统计,统计表中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数据信息。在这里要通过认读这张统计表中对应数据信息以及金牌数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年份的奥运会上,中美两国的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要比较两国金牌数的变化情况,仅从统计表中比较是很难观察清楚的,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有必要将两国所获金牌数画在同张折线统计图中来加以描述,由此引入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描述两国所获金牌数的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张图中,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有两种基本的绘制方式。一是一条一条地画,二是按年份一组一组地描点,再连线。绘制的过程可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自主选择方法,之后再汇报自己的做法。在介绍自己绘制的图形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两国的数据信息在图上应采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这样才清楚,便于观察与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完成之后,要组织学生思考、交流。一是交流自己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交流信息时,要引导学生从表面信息入手进行处理和分析,深层分析数据,来说明问题。如两国同一届所获金牌数的相差数,中国这6届奥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趋势,还可以大胆地对2008年奥运会两国所获金牌数作预测。交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思考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还可与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反映出单组数据的多少与变化规律,还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更多的信息,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6.关于第2个课外活动。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足,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营业额”、“营业支出”、“盈利”以及“亏本”的大致含义。绘图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顺序,在学生独立绘制完成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观摩评价,进一步改进绘图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经营状况的好坏,不仅要看统计图中的营业额的高低,还要比较同一时间两条折线的高低与距离来判断是盈利还是亏本,以及盈利或亏本得多还是少。

7.关于练习二十三。

1题在学生完成之后,要让学生对照折线统计图说一说填空的依据。

2题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顺序,在绘图之后,要求学生检查对应点是否准确,是否在顺次连线,有没有出现跳跃连线的错误。在学生独立回答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并注意落实在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上来说明或解释。

3题,第(1)题的原因分析要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开放式回答。比如,分析3月份的用油量为0的原因可能是张叔叔休息在家、生病或出差在外未用车,或是汽车出了故障在检修等。第(3)题的完成,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半年平均用油量,需要知道半年的总用油量,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总用油量就要把每月的用油量相加得到。

4~5题是看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照统计图进行交流,关注学生个性化回答的合理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去领悟和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交流情况,组织学生利用这些素材,提出新的发现,分析新的问题。

6题是充满趣味和个性化的题目。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胖叔叔体重在不同时期内的上升和下降变化,编排符合常理的故事情境,语言、题材和故事情节都不必做统一要求。教师可以在学生读懂图以后,组织学生人人参与,先在小组内说说,再推荐精彩的故事在全班讲一讲。

7题是一道综合实践题,教师要关注学生调查表的设计,不恰当的要给予指导,便于调查记录方便,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表,可做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在调查中要注意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