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执笔 霍健点评 邵玮修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5~127页练习二十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它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取价值体验。
2.能结合事例,制作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也是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
生2:我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单式的和复式的。
生3:我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生4: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制作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2.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折线统计图。
[简评:练习前简单的知识回顾,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构建,同时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指导练习
1.旅游小助手(出示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师:出门旅游,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天气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示重庆与昆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评价,集体订正。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对打算到这两个城市旅游的游客有什么好的建议?
师:对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充分让学生交流旅游建议。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在旅游出行方面的价值。
2.折线统计图分析报告(出示练习二十三第5题)
师: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旅游出行,更能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情况。(出示某地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从2000到200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得多。
生2:从2003年开始,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的差异在逐渐缩小。
生3:从2004年到2005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突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4.4m2。……
师:如果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让你写个简单的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分析报告,你能写吗?
师:先把自己的分析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小组内写出一个简洁、全面的分析报告。(小组交流,全班评价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是否简洁、全面)
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出了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变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甚至会超过农村。
3.编故事(出示练习二十三第6题)
师:有一个胖叔叔把自己减肥的过程也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了。(出示2007年胖叔叔3月~10月每月同一天减肥记录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编一个胖叔叔减肥的故事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重点对故事的内容是否呈现了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评价。
[简评:3个练习题,3个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3个习题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构造,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课外调查统计
1.提问:如果我们要对一个路口的汽车流量进行统计,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1)根据学生的讨论,确定调查地点、时间、方法,并按照就近原则分好组。
(2)师生共同设计相应的调查表:某路口5分的车流量统计表
时段7:00~7:05 10:00~10:05 12:00~12:05 15:00~15:05
1 8:00~18:05汽车流量(辆)
2.教师提出要求:可以利用周末,或与小组同学亲自统计,或请家长帮助,或者去调查访问。根据统计表,绘制好统计图,并写出分析报告。
[简评:本课的设计,力图体现对本单元的整理回顾,体现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生活问题的价值。通过“旅游小助手”、“分析报告”、“编故事”等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人文化。同时,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你获得什么信息,而是要综合运用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