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程
(1)教学时,可用自制的天平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不必用精密的天平来演示,因为仪器小,学生不易看清,也不容易取得平衡,反而浪费时间。)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天平,应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办法,并说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以及天平平衡时指针应该在什么地方等。然后可按一下步骤演示。
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使水色鲜艳些),这时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仍然是杯子和水重。教师提议,设水重x克,那么杯子和水比200克还重,可以用式子表示:
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请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
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请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了?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
100+x=250
教师提议,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给它起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由此引出“方程”。
接着,请每个同学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再打开课本看看插图中的小朋友们写了哪些方程。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做一做”的判断练习,可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打“√”或“x”。交流时要求学生说明“是方程”或“不是方程”的理由。
(3)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学生如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可让他们自己去查参考书或上网搜索。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教学时,可以先按课本提示设问、再开始演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天平左边放上茶壶,右边放上两个杯子,保持平衡。然后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再进一步提问:往两边各放1个杯子,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演示加以验证,得出1个茶壶加1个杯子的质量等于3个杯子的质量。接下去,继续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把茶壶呢?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一一演示验证。
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上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a=2b
a+b=2b+b
a+2b=2b+2b
a+a=2b+a
这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一般只要意思表达对了即可。
第二幅插图的内容,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边提问边演示。
然后,启发学生把两幅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比如,可以归纳为: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也可以归纳为: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少同样的数,等式不变。
事实上,按插图的箭头所示,第一幅图,从左看到右,是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反过来,,从右看到左,则是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这样双向观察,那么第二幅图可以看作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第二个例子。
(2)第三、四幅图的内容,也可以这样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