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最新的现代数学课程也提出,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谓有价值的数学就是指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这才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数学。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选用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的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能灵活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智力和能力得到更大的开发。
一、学活数学,激发兴趣:
(1)由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比如人们平时走路,走哪条路最近?汽车的轮子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从学校到家,走哪条路最近?走三步退一步,要走出5步远,实际走了多少步?买东西时要计算价格······这样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数学、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
(2)由真实故事引入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选择或创作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故事,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对学生讲述了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高斯自幼好学,很早就显示出超人的数学才能。十岁时,老师要求把1到100这一百个整数加起来,看谁算得快。老师说完问题,小高斯很快就算出了和,而且方法巧妙。学生听了,好奇心骤起,都想知道高斯的算法,这时,我故意卖起关子,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做做看,最后揭晓了谜底,学生这才恍然大悟,不由不佩服小高斯的聪颖。由于是同龄人的故事,对学生启发很大,知道发明创造好的解题方法,不是数学家、科学家才能做到的。并且树立起了从小认真学习,勤于动脑,长大要做一个数学家的伟大理想。
二、激发主动性,活学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人的思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数学。
(1)提出问题
比如有一题:有5级台阶,一步只能登上一级或两级,问上这个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法?这是我们每天都碰到的事,但是从没有去考虑过,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来了兴致,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希望解答出这道日常生活中的题目,于是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向。
(2)组织实践活动
虽然只是算走5级台阶的走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在思考时发现,我们在想象着数的时候容易数混,还不如实际走一走来得简单清楚,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去走,或者是画出台阶和走的方法,记录下每种情况,最后只要数一数一共是几种方法即可。
(3)归纳整理结论
经过实践,我们知道这道题的结果,但是以后碰到类似的题又该怎么办呢?一次次都去走吗?就算去数,也难免不会数错。为此,我们需要整理实践的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记录中看出:每步只上一级,(1,1,1,1,1)只有1种上法;有一步上两级,其他几步都各上一级,(2,1,1,1)、(1,2,1,1)、(1,1,2,1)、(1,1,1,2)共有4种上法;有两步各上两级,有一步上一级,(2,2,1)、(1,2,2)、(2,1,2)有3种上法。这正好是把“5”这个数按“1”、“2”的方法进行分拆:5=1+1+1+1+1;5=2+1+1+1(调换加数的位置,共可写出4种);5=2+2+1(调换加数的位置,共可写出3种),所以有8种上法。因此,我们发现可以将这类问题转化成纯粹的数字拆分问题来解决。
最后老师再与学生共同整理总结,理清解答同一类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数学中需要大胆猜想,而猜想必须经过证明,才能作为规律加以应用。通过这一题也让学生明白了在数学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应该活学数学,这样,在解答一个问题时才会主动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最后才会得出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活的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能活学数学,活用数学知识。另外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