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执笔 刘雪梅修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3和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六1,5,6,7,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目标】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师: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如果汽车每小时行45km,求火车每时行多少千米,用什么式子表示?
生:45×2。
师:如果汽车每小时行50km,又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生:50×2。
师:请同学们填写大屏幕上的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
汽车速度(km/h)455055x火车的速度
是汽车的2倍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师:为什么汽车每时行驶xkm时,火车的速度是2x呢?
生:因为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2倍,汽车的速度是xkm时,火车的速度就是2个xkm。
师:所以2x就很清楚地表示出汽车速度与火车速度的关系。
[简评: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并且强调两节课知识的相关性,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
师:你能找出哪句话能说明小丽的岁数与小强岁数的关系吗?指导学生找出表明小丽的岁数与小强岁数关系的那句话是“我比你大2岁”,也就是说“小丽比小强大2岁”。
师:有了这句话以后,我们就可以推测小丽的岁数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这句话来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多媒体课件显示。
小强的岁数(岁)9101112a小丽的岁数(岁)9+2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老师作如下提问。
师:小强的岁数是a岁是什么意思?
生:小强的岁数是一个未知数。
师:那么你为什么可以用“a+2”来表示小丽的岁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小丽总是比小强大2岁,所以小强是a岁时,小丽的岁数就是(a+2)岁。
师:a+2不仅能清楚地表示出小丽的岁数,还清楚地表明了小丽与小强岁数的关系,凭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根据小强的岁数来算小丽的岁数了。如果小强2岁时,小丽多少岁?
生:2+2=4(岁)。
师:小强15岁时,小丽又是多少岁呢?
生:15+2=17(岁)。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随便说一个小强的岁数,让你的同桌猜出小丽的岁数。学生活动,略。
师:你发现用a+2来表示小丽的岁数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总结出用a+2可以清楚简明地表示出小强岁数与小丽岁数的关系。
[简评:突出“哪句话能说明小丽的岁数与小强岁数的关系”,强调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用表格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并掌握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2.教学“试一试”
师:如果我们用b表示小丽的年龄,小强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回答:用b-2表示小强的岁数。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们的数量关系是小强比小丽小2岁,用b表示小丽的岁数,这个数量关系就可以表示为b-2。
师:根据这样一个数量关系你就能知道小强究竟有多少岁了吗?
生:不行,还得告诉小丽的岁数。
师:请同桌的一个同学随便说一个小丽的岁数,让你的同桌猜出小强的岁数。学生活动略。
师:从中你知道什么?
生:如果用b表示小丽的年龄,那么b-2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小丽岁数与小强岁数的关系。
[简评:有了前面的认知基础,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一些,用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理解得更加深刻。]
3.教学练习84页练习十六第7题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两个小朋友的年龄问题,下面我们到商店去看一看。(多媒体课件出示1个中国结和1个小灯笼)
师:你看,春节快到了,商店里的中国结和小灯笼特别畅销,这里如果一个中国结的单价是a元,那么每个小灯笼总是比每个中国结少5元。(多媒体随教师的讲解出示中国结的单价和小灯笼比中国结少5元的字样)
师:a-5表示什么?3a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a-5”表示每个小灯笼的价格,3a表示3个中国结的价格。
师:请同学们填一填第84页练习十六第7题这个表,如果这个表表示的是刚才老师说的中国结与小灯笼价格的关系,那么表中这些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表中的数分别表示中国结的单价是7元、12元、20元、8.5元和10.4元时,每个小灯笼和3个中国结的价格。
师:请同学们填这个表。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表中数据表示的意思以及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简评:给第1小题配上必要的情景,通过对这个情景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这个内容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样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1.学生独立完成第82页课堂练习第2,3题,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1,5,6,8,9题,集体订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