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中心小学 徐娟
内容提要: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灵活解决拓展提高题的基础和保证。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必须要有一个正确对待思考的态度,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考、兴趣、体验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题目的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 树立信心,敢于面对思考
信心是取得成功和胜利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见到了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有一种恐惧心理,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出来,首先在心理上就被打垮了,于是就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留着不做。2、找家长帮忙。3、找同学帮忙。学生在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就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别人的身上。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向他们说明提高题并不是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它只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是“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苹果”,只要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凭我们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在思考中哪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行的,体验成功的欢乐,树立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敢于向困难做出挑战。学生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后,信心倍增,不仅不会恐惧,相反地更能从挑战中尝到快乐的滋味,从而和思考交上好朋友。我们班现在有的学生不仅敢向同进度的提高题挑战,甚至通过自学向超进度的提高题进行了挑战。
二、 体验学习,注重思考过程
体验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留一点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在以前对这一知识已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比一比分数的大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在这一课时后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题:你能想办法比较出7/8和5/6的大小吗?有的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把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出7/8和5/6,通过观察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出7/8大。也有的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来比较的,这两种方法是学生普遍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方法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通分的方法,把两个分数通分后进行了正确的比较。还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比较的:7/8比1少1/8,5/6比1少1/6,因为1/8小于1/6,所以7/8大于5/6。另外有一位学生是通过化成小数来进行比较的。再如,有一次我们遇到这样一题: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两条直角边。在学生没有“斜边大于直角边”的概念下,我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去找出两条直角边。在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思考后,学生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判断方法。方法一:量一量自己三角板三条边的长度,比一比长短。方法二:自己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去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发现直角边比斜边短,斜边最长。方法三:按照题目中的数据画直角三角形,发现只能把10厘米作斜边。方法四:分别作出两条直角边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这一知识推导出斜边最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得出的结论一定会印象深刻。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都会去寻求自己的解题途径,这不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吗?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中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激发兴趣,鼓励一题多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的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责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不断拓展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只要学生有了独创性的想法,不仅有我的表扬,而且还有全班的同学给他鼓励。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后,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思考中来,力求自己有独特的解法。如有一次我们遇到这样一道思考题: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三角形甲的面积比三角形乙的面积少20平方厘米。求线段AB的长。
对于这道题学生的方法有: ⑴ 10×10+20 2×120÷10-10
=100+20 =24-10
=120(平方厘米) =14(厘米)
⑵ (10×10+20×2)÷10
=140÷10
=14(厘米)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位学生的方法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方法是:
20×2÷10+10
=4+10
=14(厘米)
这位学生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那份执着。在平时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的每一种解法都要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位学生由于自己几次表述都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看他那急切的表情,于是我让他理清思路后再来与我们大家交流。他最终说服了大家,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还特别告诉我们他是思考了一个多小时才想出这种方法的,听到这里,我和其他同学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对数学思考的兴趣也愈来愈浓,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他那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解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满足于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并通过迁移变通,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发现最佳解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频频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