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阳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教师:怎样计算还剩多少元?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重点板书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分步算式。如:
(1)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3.5×3=10.5(元)
(2)再算一共要付多少元?
10.5+6.3=16.8(元)
(3)还剩多少元?
20-16.8=3.2(元)
教师:下面我们要讨论的是,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3道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回答,估计学生有3种答案:
(1)20-[(3.5×3)+6.3](2)20-(3.5×3+6.3)(3)20-3.5×3+6.3
教师:能说一说你们这样列式的理由吗?我请列2号算式的同学回答,和1号算式比,你比他少用了1个括号,能说一说不用这个括号的理由吗?
学生: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都是先乘除,后加减,因此我认为加这个括号没有必要。
教师:和3号算式比,你又多用了1个小括号,你能解释你用这个小括号的原因吗?
学生: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没有这个小括号,就要用20减去3.5×3的积,再加6.3,这就和题目要求不一致了。
教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列2号算式的同学吗?
如果有,就请这些同学直接与列2号算式的同学争辩,通过争辩加深学生对正确算式的理解;如果没有,就按下面的方案组织教学。
教师:大家既然都赞同列2号算式同学的意见,老师也赞同。(擦去黑板上第1,3号算式)但是老师还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都是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呢?
引导学生说出:我认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师:是这样的吗?按这个运算顺序,在20-(3.5×3+6.3)这个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先算3.5×3,再用它们的积加6.3,最后用20减去它们的和。
教师:这个运算顺序和我们分步解答时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学生比较后回答:相同。
教师:估计照这样的运算顺序算出的结果和分步解答出来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估计是一样的。
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估计是正确的。
教师:能说说在计算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指导学生说出两方面的收获:
(1)感受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2)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5.3×1.5+3.6×2.422.2÷(2.8+2.7÷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
【简评:这个教学片断从现实情境出发,用分步解答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以后,再引导学生借鉴这个顺序来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重点对学生列出的几种综合算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和分步解答顺序的比较和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