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由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五组成。这些内容属于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向以及能用这些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学习内容与第二册中“找座位”的内容非常相似,都是采用学生的座位为情境图进行研究。教科书这样编排的目的是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能主动地将前面的学习经验作用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科书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引导学生找到小红的位置是在第3列第2行。这里需要学生具有“横行竖列”的生活经验,为什么要把“列”放在前面,“行”放在后面?主要是为了学生将来学习“图形与坐标”做准备。学生在找小红的位置时,找位置的方法和第二册“找座位”的方法完全相同,都是看第3列第2行的交点落在小红的位置上。和第二册不同的是,原来是用“第3组第2排”表示小红的位置,而这里改用“列”和“行”来表示小红的位置。因此,教科书的重点没有放在怎样找小红位置上面,而是把重点放在怎样用数对来表示小红的位置这个问题的探究上。教科书对照学生座位的情境图编排方格图,有利于学生对照情境图在方格图上找相应的位置,但明确表示这个位置在方格图上抽象为“点”,这是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行抽象的关键的一步。然后把位置抽象到方格上以后,再告之学生小红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2),并说明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完成了学生对数对确定位置的认识。然后用找小娟的座位和小强的座位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要注意的是这个单元的方格图非常接近坐标,但还不是一个标准的坐标,因为它的横轴、纵轴没有用箭头指示方向,此外也不是用0作起点。所以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提坐标的概念,只能渗透坐标的相关知识。
例2是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用象棋棋盘的一部分作为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也就是说,这里的棋盘既有情境支撑的作用,又有表格抽象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棋盘建立坐标进行确定位置的探讨,并且这和中国象棋的走棋方式相吻合,下棋时常说的“马2进3”、“车9平8”都是以棋盘为坐标来表述的,所以如果学生有下棋的经验,就能利用这些经验来进行探讨。教科书在这个例题的重点仍然放在如何用数对表示棋盘上的棋子上,通过对棋子位置的探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水平。
课堂活动安排的是确定班上学生的座位的位置,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由于不清楚每个班的具体人数,教科书设计了9列9行的方格,这样可供9×9=81(人)确定位置。活动时不必使用整个方格图,根据班上的情况使用方格图的一部分就行了,方格的位置多于班上的实际位置,这也是学生在确定位置中遇到的一个新的情况。教科书通过学生在方格图中标位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生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不同的数对能表示不同的位置,这种表示位置的方式简明、清楚、准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练习十五由5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组成,这些题是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的。第1题是告诉学生的位置,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标点,这是最简单的确定位置的内容,这道题中学生只要理解数对的意思,再结合第二册学习过的找位置的方法,就能找到方格图中相应位置的点了。这道题把各点顺次连起来是一条小鱼的图案,这样先找点的位置再连线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内容生动活泼。第2题要求学生理解数对表示的意思。第3题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并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和例题比较相近,是例题所学知识的直接应用。第4题的综合性就要大得多,不仅要应用到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还要应用到平移的知识,位置的变化也给学生确定位置带来挑战,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道题还用“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世界第九大奇迹”的话语渗透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题材。第5题综合了确定位置和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题中非洲象的奔跑速度是查阅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增长一些自然知识,同时也能受到环保教育。
思考题的难度比较大,难就难在回答“下一步白棋该怎样下子”时,学生不但要具备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围棋知识。五年级的有些孩子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能通过对这道题的探究激发起学生对围棋的兴趣,也能体现这道题的一些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