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的思维可以充分得到放飞,能力可以充分得到培养。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怎样让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呢,我个人在学习新课标和尝试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一些肤浅的体会。
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首先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有价值?第一种是现实材料,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挖掘产生的,可以是积累以久的信息,也可以是即时的信息材料,这样的学习材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第二种是提供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面向社会,能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的。另外对学生学习材料的选择不仅要注意学生的认知需求,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动手实践的契机是什么?
当学生的形式思维需转入动作思维的时候,应安排动手操作,我们要变命令学生操作学具为学生主动要用学具来操作,学生没有需要的时候动手只能是留于形式,只有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迫切需要借助学具了,这样的操作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操作要有任务,有明确的目的,其间教师就应该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而且整个实践过程是有智慧,有价值的。实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不要进行机械重复的操作。
其次,我们要思考的是自主探索的时空有多大?
自主的前提必需是有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喜欢这样做就这样做,喜欢那样做就那样做,如果没有选择就不可能有自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但我们要把握自主探索的时空,突出“自主”避免“自流”,不能让学生在自主中离题千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最后,我们要明白合作交流的前提是什么?
目前在课堂上很多的合作交流都留于形式,缺乏理性的思考。试问,人在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当他一个人不能解决问题时;当大家需要资源共享时。如果需要在合作中解决复杂问题,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相当于一人做带动全体做。那么人在什么时候需要交流呢?首先是人的情感需求,产生了想交流的欲望。其次是认知差异,怎样产生小组成员的认知差异呢?途径有很多条,首先是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材料,也就是每个组分到的探索材料都不一样,而且组内的每个人分到的材料也不一样。其次是提出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最后就是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合作交流前让学生先自己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学生就会想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应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