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学要实现每个人的发展都达到最大效果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来,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个体差异 个性化教学 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反之,阻碍学生积极性的思维。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达情感;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要善于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咨询,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帮助学生探索感兴趣的课题。
二、自主学习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自主学习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学,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在同学的帮助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思考。因此,课堂上,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设置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法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1、鼓励学习目标的确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当学生的这种心理得到满足时,就能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基础有好差之别,理解水平、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有高低之分,课堂上时常看到有“等”和“赶”的现象,“等”的学生无事可做,“赶”的学生精疲力竭还没有成功,不但影响了课堂效率,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失去其个性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制定一个基本目标,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的共同标准,这一目标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和速度来完成,其间也可以调整自己的目标。如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先制定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1)能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如4136÷4、7245÷9、9108÷7等;(2)能概括地说出自己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同时还设置了可选择的学习目标;(3)能熟练、正确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4)能用多种方法判断商是否正确?(5)说出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错的地方是什么?由于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又有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的主动权,他们会朝着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竞赛,自主学习也真正展开了,同时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2、尊重学习方式的选择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外向型的学生开朗、活泼,喜欢请问老师,愿意和同学交谈,发表意见坦率,能把不懂的地方不介意地提出来,外向型学生适合集体学习,便于解决疑难问题。内向型的学生情绪稳定,喜欢独立思考,注意力比较集中,他们一般不喜欢集体学习。学生外在的表现体现出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就应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不能一味地以所谓的课堂纪律来压制,而是应该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到很“顺”的方式来学习。
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特长,有的长于形象思维,有的长于抽象思维;有的长于动口描述,有的长于动手操作;有的长于模仿记忆,有的长于想象推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效果。如:乘法口诀的学习,有的学生擅长记忆很快就背出来了;有的学生长于推理,速度上可能会稍慢一点,但他能自己推算出下一句乘法口诀,那应该是更好的;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今天不能很快地掌握口诀,那就放到明天,只要最终掌握了同样也是好的。相反,如果非要他今天也掌握,那必然加重他的学习负担,其结果是掌握了一点知识,却抹杀了他们兴趣。
3、善待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
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千差万别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尽量采纳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如学习“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时,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计算例题36+27,学生得出了多种凑成整十再计算的方法,有学生提出4个9和3个9一共是7个9得63,其他同学都认为这种方法最简单。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而要因势利导,顺着这种独特的解题思路,另出一题如35+26,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发现。有时学生的思维方法有点“笨”,只要是学生理解的方法,教师就不应该贴上“不好”的标签,至少比不理解的“好”方法有效,而不理解的“好”方法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这样,敢想、敢说的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4、鼓励向高层次作业突破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展现个性。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作业分级制”,如基本性作业是所有学生都得完成的,综合性作业是有困难学生可以不做的,或者可以自己换个题做,而基础好的,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外,可以做一些发展性作业,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做自己能做的作业,往往都能“乐此不疲”。
因为学生具有竞争性心理,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自身作业的同时,向高一层次作业突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成绩。假如你不能很好的完成本层作业,便要降到下层,这样使优等生也有震动,为保持自己的位置而更加努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元化评价是个性化教学的手段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更重要地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多元化评价目的不是测量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评价中要公正、合理,有激励性,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有意识地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评、互评。如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分析完成目标和未完成目标的原因,并对下节课或下一单元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带着自定的学习目标及自我评价单进行生生和师生讨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很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是成败的标准,错误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错误而学习。如果原定的目标不仅顺利完成而且还绰绰有余,这说明确定的目标难度不够,数量不足。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发现自我。
评价应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标准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让我们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以个性化的“教”激发个性化的“学”,实现每个人的发展都达到最大效果的目标。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3.《教育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