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二)

郑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平时乘坐过出租车吗?

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乘坐过出租车。

教师:你乘坐出租车时,是怎样付费的呢?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出租车的起步价也不同。这里按起步价是5元来组织教学。

可能有的学生说短距离时每次5元,有的说坐得越远钱就越多。

教师:王叔叔乘坐出租车去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题目。课件出示例2。

【简评: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觉数学问题就在身边,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提供学习动力方面的支持。】

二、新课教学

教师:在这个问题中,那些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

估计学生在理解“起步价是5元,2km以后按每千米1.2元计费”这句话时,比较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如果有学生理解起步价,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再作补充;如果没有学生能说清楚,教师再结合前面学生坐出租车的经验来做解释,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每次坐出租车都是只付5元,只有当你坐的距离没有超过2km时才收5元,这就叫起步价。超过2km以后的路程就要在起步价的基础上按1.2元/km来收费,坐得越远收的钱就越多。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题意以后,教师继续追问:你认为在求王叔叔坐20km一共要付多少出租车费时,该怎样来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出以下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方法2:一共要付的费用=全部以1.2元/km计算+起步价里少算的钱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在全班汇报。并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算。第1种算法在图上表示得很清楚;重点理解第2种算法,让学生明白:如果全部都按1.2元/km来计算,起步的2km就只算了1.2×2=2.4(元),和起步价5元相比,少算了5-2.4=2.6(元)。所以,如果每千米都按1.2元算,就会少算2.6元,应该加上这2.6元,才是应该付的出租车费。

教师:顺着这样一个解题思路,接着应该怎样分析?先分析第1种解法,起步价和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是已经知道的?哪个条件还不知道,怎样才能算出这个不知道的条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起步价是已经知道了的,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不知道,要用“1.2×以1.2元计价的千米数”才能求出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能像分析第1种解法一样分析出第2种解法的具体解题步骤吗?

鼓励学生像老师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追问,分析出具体的解题步骤。然后抽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板书出以下的解题步骤:

教师:如果这两种解题方法都对,那么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学生: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请单号组的同学选第1种方法算,双号组的同学用第2种方法算,看算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计算后回答,是一样的。

教师抽学生两种解答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解答过程,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教师:两种方法的解题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虽然两种方法不一样,但是都能计算出相同的结果,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简评:这个教学环节关注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关注学生对一些不熟悉的词的理解。比如“起步价”,就采用了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活中的术语,消除学生在理解题意上的障碍。二是采用图解法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三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充分理解题意和直观图的前提下让学生分析出解决问题主要的数量关系。四是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用解法一的分析作示范,引导学生独立地分析出解法二的解题方法。五是既让学生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又让学生感受解题过程的严谨性,让学生从中掌握多种策略的解题方法。总而言之,这个教学过程在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方面,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练习巩固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课件出示第20页练习四第8题)同学们能像刚才一样进行分析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6,7,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