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教学片断)

郑继

教师:今天又到了张奶奶缴水费的时间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从这幅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张奶奶这个月用了8.5吨水”、“每吨水1.75元”。)

教师: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奶奶应缴多少钱”这个问题。有谁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会列出:1.75×8.5=)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教师:能算出结果吗?

学生算出结果是14.875元。

教师:请你们拿出14.875元钱帮奶奶缴水费。

学生开始试着拿出14.875元钱。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不能拿出14.875元钱。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分以后的钱就不能拿出来了。

教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大概有这几种看法:①把“分”后面的数全部去掉;②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③用“四舍五入”法。

教师:你们觉得哪一种建议好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指导学生得出这样的意见: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好,因为这样对大家都公平。

教师:这个建议确实不错,那结果该保留几位小数呢?

学生:结果该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后该是多少呢?

学生根据前面找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知道保留后的结果应该是14.88。

教师:很好!请大家在算式上写上结果。大家知道写结果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注意用“约等于”号,因为这个结果不是精确结果,而是个近似数。

教师:对了,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求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教师:通过这个例题的探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出这样两个结论:①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教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赞同你们的发现。你们能用这些发现

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学生:能!

教师:在课前你们都调查了自己家本月用水的吨数和我们本地的水的单价,请同学们用这些信息和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算一算你们家本月该缴多少水费。

解答完后抽几个学生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相互检查订正。

【简评:本教学片断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缴水费这个现实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然后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自己探讨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是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教学前让学生调查本地的水费,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