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应的统计表,体会这两种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价值。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解释统计结果,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并能进行交流。

4.通过丰富的实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二)教科书说明本单元安排的统计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单元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相应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现实中的价值。同时,结合统计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这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本单元教科书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单元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所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如例1是希望小学冬运会踢毽比赛成绩,例3以统计两个年级郊游活动情况为素材,例4统计四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等。同时,选材还重视教科书的整体育人功能,在编排中,有意识地提供环保、美化绿化环境等素材,如第123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六第1题收集废易拉罐和废塑料瓶情况,第2题空气质量统计等。通过这些素材的提供,有机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再次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编排层次清晰,有利于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本单元的教科书内容可以分为4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内容都重视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渐进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统计过程和求平均数的过程。第116117页两个例题及课堂活动和习题,反映了由于统计的数据较大,用1格表示1个单位太麻烦甚至不可能,用1格表示多少呢?很自然地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第121122页两个例题及课堂活动和习题,反映了两个表示项目相同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怎样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也能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第126~1303个例题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习题,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多角度体会平均数意义以及如何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方法。第131132页综合应用,让学生通过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提示

1.借助已有知识,促使自主构建对条形统计图来说,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由1格表示1个单位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由单式到复式仅仅是由原来1个项目上1个直条到现在的两个直条,而条形统计图的其他特征、制作方法都与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相同或相似。这就有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知识,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平均数”对学生来说是第1次,但“平均”早有接触,通过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达到体会平均数,会求平均数的目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通过对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图与前面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促使学生自主构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注意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本单元教科书无论是例题,课堂活动还是练习题,都安排了许多看统计图(表)回答、分析问题等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感受统计的价值,这正是学习统计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统计图(表)的学习,结合对均数的认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作出相应判断。总之,通过丰富的实际例子和学生积极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真正地获得提高。(四)各节教科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安排了7个例题,4个课堂活动和3个练习,此外在单元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