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我校冬运会中每个项目前三名的成绩情况展示出来。教师选择一份学生收集的踢毽比赛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点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学生可能回答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学生: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先取有代表性的统计图来展示。可能有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等。并请小组代表说说小组内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点评: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写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例2出示例2及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完成书上第117页统计图后,再展示学生绘制的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学生: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点评:注重学生全体发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自主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课堂活动和书上第118页1,2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