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了解这两种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科书说明本单元集中认识两种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种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能辨认平行四边形并会用平行四边形拼图了,梯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既能丰富学生平面图形的认知领域,又是进一步学习面积计算,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切实掌握本单元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科书在选材和编写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选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标准》关于“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求,本单元教科书在素材的选择上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中去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如认识平行四边形前,首先让学生从推拉的铁门、栏杆、花窗、缩放尺等物体上面去辨认平行四边形;在认识梯形时,更是让学生从梯子、板凳、跳马、小车斗、路基的截面等实物中抽象出梯形,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

2.把观察与操作贯穿教科书始终重视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观察来认识这两种图形,更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去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它们的特征。如教科书让学生用手握住长方形木框的两个对角向外一拉,形成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也是让学生像折三角形的高一样去折出它们的高。课堂活动中用七巧板拼等腰梯形等一些很有趣的操作题,“探索规律”中的每个题都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

3.注意给学生留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本单元教科书在内容的安排与编写上,一是注意按《标准》的要求把握好度,如处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既没有给出数学性的定义,也没教画高的方法,仅采取了折的方法,直观呈现方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底和高。二是对一些几何关系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与探索的空间,突出对问题的自主探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由学生在摆图形中发现它们都具有“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的特征。又如等腰梯形也是在学生的合作探索中去发现的。

(三)教学提示根据本单元教科书内容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

1.加强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图形本单元中大量的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科书的安排,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操作,在操作中了解图形特征,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如拉动长方形木框,既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也可以发现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不具有稳定性。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操作的心理需要。比如在用七巧板拼、等腰梯形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用七巧板能拼成等腰梯形吗?拼图时可以用其中几块?当学生有明确的操作目的,进行操作时,学生才能自觉地建立起图形的形象。

2)关注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不仅要让学生产生操作的心理需要和明确操作目的,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感受和体验。如拉动长方形木框,观察长方形木框的变化,还可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个木框变化的感受,学生可能会感到木框变窄了,两手捏着的两角变尖了等。

3)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提炼与总结。由于受年龄与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操作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象或规律不一定都能理解,对此,教师应作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操作中发现的规律性的知识作必要的提炼和总结,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如用平行四边形摆图形找规律(第103页例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摆后,总结出“每增加1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周长就增加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长边的长”。

2.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首先,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要尽量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与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全面经历探索图形特征、发现规律的过程。如在拉一拉长方形木框、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角的大小的活动中,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又比如在完成“怎样用1张长方形纸剪出1个等腰梯形”时,学生在独立的探索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方法,如果有学生发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时,可能就会出现更好的剪法,无论怎样学生的探索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加强在独立探索基础上的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要创设引起合作学习需要的情境,以激励学生主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通过摆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设问和谈话,让学生明白大家合作学习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出关系。还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把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3.让学生在联系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本单元是关于两种特殊四边形的知识,这两种四边形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概念。

1)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突出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区别,如教学第97页例1“将长方形木框向两边拉一拉,观察这个木框的变化”,可以与前面学习三角形时,拉三角形木框时的感受与体验相比较,以对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感受更深。也还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第104页课堂活动。

2)在义务教育第12学段,要研究的四边形就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种,也可以说是两类,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操作与观察中辨别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借助第98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对这一关系有所感悟;另外,还要揭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它们本质的区别就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练习二十二第2题可以看出这两种四边形之间的这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