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01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二十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与比较中认识等腰梯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具准备】一副七巧板,两张长方形白纸,12根小棒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梯形,谁来给大家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呢?梯形都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到梯形的特征?(学生独立思考后举例说明)

教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梯形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等腰梯形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01页,仔细观察水渠的横截面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看看这两个横截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学生1:我发现它们两个的横截面都是梯形。

学生2:我发现水渠横截面的两腰是相等的,拦水坝的横截面的两腰不相等……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先用尺子量,再比一比)对!请同学们用尺子比一比,我们把像水渠的横截面这样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找一找等腰梯形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0页,找一找例题1中哪些梯形的两腰也是相等的。(梯子、条凳、跳马、车斗都是两腰相等的梯形)

教师:这些梯形都是等腰梯形。

教师:等腰梯形除了有一般梯形的特征以外,还有什么特征呢?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梯形叫等腰梯形。那么你们会画等腰梯形吗?(会)

教师:请大家拿出一张白纸画一个等腰梯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画的等腰梯形剪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大家把等腰梯形对折,使上底与上底重合,下底与下底重合,腰与腰重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了等腰梯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学生2:说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对!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下底的两个角相等,上底的两个角也相等。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又了解了些什么?

四、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2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七巧板,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梯形吗?赶快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抽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学生1到展示台前展示。

教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拼法吗?

学生2:……

2.练习二十一第3题用1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等腰梯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白纸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时抽学生到展示台前边剪边说。)

五、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操作后到展示台前汇报。

2.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六、发展练习练习二十一思考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试一试,然后到展示台前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点评:等腰梯形顾名思义就是两腰相等的梯形,这是学生不难理解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去关注等腰梯形的特征上面以及认识等腰梯形与一般梯形的关系,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梯形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