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完成。
2.将单元主题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教师可提问:“从这个情境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可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教师由此归纳: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再引导学生看书上测量黑板和课桌长、高的图,或让学生来实际测量一下,最后让学生说说当测量得不到整米数时,可用什么数来表示,学生可能说“分数”,也可能说“小数”。教师可以进行归纳:在测量和计算中,有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通常可用小数表示,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一下原来学习的名数的互化,让学生直接填出书上的空格。注意让学生回答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3.例1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分别占了整个正方形所分份数中的多少份,然后向学生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数来表示?让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发给学生“10×1”的方条图,“10×10”的正方形图,让学生涂一涂,填一填,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百分之几与两位小数。教师板演时,应注意把分数写在上面,小数写在下面。最后得出像这种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在平均分成10份的图中,请学生说其中1个直条就是用110表示,也就是用0.1表示;再数一数0.7有7个直条,有7个01,同样0.45有45个小正方形,有45个0.01。
4.教学例2时,可组织学生直接观察米尺,得出把1 m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1 mm。请学生自己推想出:1 mm=()() m=() m,146 mm=()() m=() m,然后出示3个正方体图。请学生看看每个正方体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思考又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学生只会用分数表示,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还可用什么数来表示,最后得出千分之几的分数也可用小数来表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图形形象直观的作用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小数。例1,例2完成之后,可引导学生概括:你认为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在例1、例2中有所孕伏,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得出相邻单位的进率与整数相邻单位的进率一样,都是“10”。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应在整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例1、例2之后建议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3,4题。这3道题都有图形作为形象支撑。第1,4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强化小数的意义;第3题要特别重视,因为直尺的直观性不够强,其中10 cm的那个空有两个填法,0.1或0.10都可以,也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打下基础。
5.例3的教学可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例3完成后可完成课堂活动的第2题。也可让学生自己写几个小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6.关于练习十四的教学。第1~3题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与小数有关的数据,第4题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或请父母帮忙,与父母一起完成。第6题有两个小题,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被分的是多少?然后数一数,5.6或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的方框中应该填两位小数。同样,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的方框中应该填三位小数。此题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填的理由。带星号的题的答案:
(1)小题是2000 5或5000 2(3个0在整数部分的末尾);
(2)小题是2.0005或5.0002(3个0在小数部分的前面),如果有学生写出205.00这样的小数,可以追问他(她)是怎么思考的,然后再给予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