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习九中的习题用1课时。
2.教学例1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红所在的位置。教室座位的场景学生十分熟悉,而且学生已经能够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位置。因此,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用己有的描述位置的方式进行交流。其次,要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可以结合具体的座位场景,告诉学生:“竖行(组)叫做列,横行(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向后数”。并让学生找一找班上座位的列和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小红的位置用组、排表示的方式改为用列、行表示的方式,这样学生很容易确定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然后让学生类比迁移,找一找小娟在第几列第几行。第三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从情境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转换,根据座位图在方格图上找小强在第几列第几行,并标出小强的位置。
3.完成例1的教学后,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第1题。重点是说明确定物体位置一定要按照列、行的含义及规则进行,即“竖叫列,横叫行,确定第几列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向右数,确定行是从前向后数”,完成从实际座位位置到方格图的抽象过渡。
4.由于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学例2时,除了让学生直接说出黑、白棋子各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外,对于用数对表示其位置,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要让学生弄清楚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同时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即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教学例2后,可引导学生小结用数对表示位置:先找出物体所在方格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照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规定写出数对。
5.完成例2的教学后,可安排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数对表示的意义,再在图中找相对应的点,然后再把这几个点按要求顺次连接起来,看一看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6.教学例3要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要让学生看懂方格图,弄清小方从家出发向东走,在图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第二是按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数方格,学校的位置在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第三是用数对表示出学校的位置之后,还要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小方家的位置,然后比较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小方家和学校的位置,前面的数不同而后面的数相同?让学生理解在同一行上的物体的位置,行数相同。
7.教学例4也要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分步出示例4的方格图。先出示方格图上的白兔,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白兔的位置,然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白兔的位置能用数对(8,1)表示,让学生说出白兔在方格图上是第8列第1行,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必须找准是第几列第几行。接下来再给出灰兔和森林,让学生独立的用数对表示灰兔和森林的位置。二是引导学生观察方格图上处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物体,比较写出的表示这些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从而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再看方格图,弄清白兔回家的路程就是白兔和森林之间的方格数,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出灰兔、白兔要走的方格数,从而确定灰兔到家时,白兔在方格图上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最后用点表示出来。
8.教学课堂活动时,要预先备好方格图和骰子,并要给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一是前进的方向和行走的路线,二是要做好记录,也就是把棋子每次行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这才是本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本活动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两人合作。
9.练习九中部分习题和思考题的教学建议。第3题可以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图上所有物体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两个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第4题在标出点的位置之前,可先让学生观察给出的几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例如A(2,4)和E(4,4),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点的位置是同一行,还是同一列,之后,再标出这些点的位置。第5题可根据情况,先帮助学生复习图形平移的方法,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和交流。第6题要给学生讲清楚“聪聪”怎样才能绕过障碍物,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去做,并且一定要要求学生用数对描述行走的路线,最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考题应让学生思考“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21 km”的含义,还要思考“求非洲象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解答。本题的答案是:35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