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1.本节教学内容建议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收集、提炼、抽象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用假设的解题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建立数学模型”,像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些数量关系也可看作构建的一个数学模型。

2.教学例1时,要把例1及它后面的“议一议,算一算”、“试一试”看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但重点是例1。可以先复习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以前我们学习研究过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习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每个物体运动就会有这样一组与之对应的数量,分析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准不同物体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与之对应的那一组速度,时间和路程。例1教学相向运动求路程时,可以借助学生表演,多媒体展示,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什么是“相向而行”,什么是“相遇”,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题意,使学生直观理解余刚和苗苗在相遇时两人走过的路程的和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之后,再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题策略和具体方法,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不同的解法和思路,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解法。

3.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例1,并将例1的条件和问题改成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再将这样的问题转化成例2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同时比较这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例3时,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中的“观众人数最少”是什么意思,票房收入一定,两种票价一定,观众的多少由什么确定。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收集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观众人数的多少与什么直接相关?票房收入2300元已固定,而票价有便宜的和较贵的两种,由此可见观众人数的多少由什么确定?问题中“观众人数最少”含义是什么?

5.课堂活动的教学,第12题可以结合例2进行教学,第3题结合例3进行教学。第3题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买月票在什么条件下合算?什么条件下与单程车票相同?什么条件下不合算?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处理。要根据该问题所处的实际情况而定。

6.关于练习七中部分习题的教学建议:由于本节的习题除第49题外,剩余各题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所以教学本节习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第1~3题,第5~7题,第10题侧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方法或解题依据。第8题的第

2)小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剩下的任务”指什么?第11题的重点是读懂对话,把对话联系起来思考,如将从两车处于相遇位置时一车上乘客的话语:“中午12时相遇了”,与小车在始发站时车上乘客讲的话“8时出发”结合起来,由24时记时法知识可知这两句话其实是间接告诉:小车从出发到相遇的行驶时间是4时。第12题,是配合例3要训练学生用假设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思考“牛奶最少卖了多少盒”这个问题。第13题侧重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王兰、李丹的钱合起来正好够他们买2个相同的手提包也就是指王兰、李丹带的钱加起来等于手提包单价的2倍,于是李丹还给王兰的钱就是李丹带的钱比手提包单价少的钱。第14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