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成功体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上个星期,我们到电影院看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叫什么名字?
学生:《极地特快》。
教师:在看电影之前,你们最关心什么?猜一猜,每一场电影放映之前,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什么?
学生1:在看电影之前,我最关心电影好不好看,我猜想,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能赚多少钱。
学生2:我最关心是不是武打片,我最喜欢有功夫的人。我猜想,电影院的经理最关心卖出了多少张票。
教师:对,我们关心的是电影的内容,经理最关心的是票房收入。板书:票房收入。一场电影票房收入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票价,观看人数。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同时,对与解决问题密切相关的“票房收入”等概念也有初步的印象。]
二、 解决问题
教师: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出示课件:小影院共有甲票座位50个,乙票座位100个。
教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
教师:什么情况会使电影院经理最开心?
学生:这场电影所有的票全部卖完。
教师:如果告诉你本场票房收入为2300元,请估计,电影票全部卖完了吗?(同时打出:本场电影票房收入2300元)说出判断结果的依据?
学生1:我估计全部卖完了,因为2300元很多。
学生2:我认为没有全部卖完,甲票座位有50个,全部卖完就收入50×30=1500元;乙票座位100个,全部卖完就收入100×10=1000元。1500+1000=2500元,但只收入了2300元,说明电影票没有全部卖完。
[点评: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先让学生作出合理的猜测,使学生对“有空位”有明确的认识。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教师:票房收入2300元,说明有空位,看电影的究竟有多少人呢?出示:本场观众最少有多少人?
教师:想想:什么情况下,人数最少?结合信息思考。
学生:在总收入是2300元的情况下,由于两种票价不同,要使人数最少,就是票价高的甲票要尽量多卖。
教师:对,甲票尽量卖完,应有50人。(板书)按照这样的思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尝试一下,独立解决。依照学生的思路,教师板书。甲票卖完,就有50张,也就是有50人。乙票卖的张数是:(2300-30×50)÷10=80(张),也就是有80人。观众最少有:50+80=130(人)。
教师: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做得对不对呢?(引导学生验算)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要使观众最少,就尽可能多的卖出贵的票。
教师:回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什么情况下观众最少?(尽可能多卖贵的票)在具体解决时,有可能遇到不恰当的情况,要认真分析作出调整。当然,根据票房收入2300元算出的观众人数最少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不排除有其他人数的可能。这个,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研究。
三、 独立练习
1.第33页课堂活动第3题。
2.教师:再看另一个事例。(课件出示)精装80元/套简装30元/套春苗书屋新进了《上下五千年》精装20本,简装30本。王老师为学校图书馆购这种书共花了1540元。他最多买了多少本?
教师:能独立解决吗?请拿出购书方案表,把解题的方案和算式写在表中。组织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略)
[点评:我们的教学,强调应用意识的培养,注重了引导学生在具体背景下进行数学思考。所以,学生对信息的感知与应答是多角度的。当看到一个题目时,他们能够将这个情境与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对应起来,摆脱了思维的滞涩与定势。这也诠释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甲票尽量卖完,50人。
乙票:(2300-30×50)÷10=80(人)。
观众最少有:50+80=1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