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除法的意义和第32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3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把第3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
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
一、学习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31页第(1)、(2)、(3)题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
(1)、这道题(1)已知条件是什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2)、这道题(2)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3)、这道题(3)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请一名同学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指名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
“想—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
“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
3.做教科书第38页上面“做一做”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4。做练习七的第1—4题。
(1)第1题,提问:“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自学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检验学习情况。
(1)10÷1= (2)0÷5= (3)5÷0= (4)0÷0=
31÷1= 0÷25= 10÷0=
198÷1= 0÷987= 789÷0=
四、作业
练习七的第5、6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课后附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