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从问题中反映出的数量关系看,主要涉及做工问题和行程问题;从计算上看,主要涉及连除、连乘、乘除混合运算。本小节安排了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

例1安排的解决问题的题目,从数量关系看涉及做工问题;从计算上看,涉及连除、连乘及乘除两步运算。该例题以单元主题图中的内容为课程资源,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例题以农村花椒生产为题材,反映了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如图)。所以,通过本例题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用文字与情境图结合呈现内容,根据情境中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其中教科书上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摘花椒多少千克?”按传统教科书的说法,相当于是求单一量的归一问题。解决本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教科书上只呈现了一种方法,即256÷4÷8,表示先求1人8天采摘多少千克花椒,再求每人每天采摘花椒多少千克。当然,本问题也可以用256÷8÷4,表示先计算4人1天采摘花椒多少千克,再计算每人每天采摘多少千克花椒。或者用256÷(4×8),表示先计算256kg花椒需要1人采摘多少天,或256kg花椒1天要采摘完需要多少人。当然,这种方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第2个问题“小明家的花椒收入有多少元?”相当于求总量的归总问题。解决本问题也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教科书上只呈现了一种方法,即12×9×90,表示先求每棵花椒树产的花椒能卖多少钱,再计算90棵花椒树产的花椒能卖多少钱。当然,本题还可以用9×(12×90),表示先计算90棵花椒树能产多少千克花椒,再计算这些花椒能卖多少钱。

例2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些数量的关系解决行程问题。例题用文字和地图呈现信息,凸现了问题的现实性,学生在利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他们对道路交通信息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该问题要求汽车从早上6:00出发到达西藏芒康县的时间,关键需要计算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时。由于两地间的路程已经告诉,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算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汽车3时行驶了180k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因此,教科书除了列出算式外,还用两个对话框对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出提示,其中左边的对话框说明了解决该问题总的思路,即先算出汽车行完全程要多少时;右边的对话框提示怎样计算从早上6:00出发经过14时到达芒康县的时间,即6+14=20时。

第117~118页的课堂活动安排了2个题目。第1题与例1对应,属于用除法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即用连除的方法求单一量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例1完全相同。第2题属于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的问题,题目的现实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对道路交通信息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解决该题目中的两个问题,都是涉及时间的计算和应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去解决。第1个问题求汽车到达贵阳的时间,关键要计算汽车从长沙出发到达贵阳行驶了多少时间,所以要先用“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汽车行驶的时间,再求到达的时间。第2个问题求列车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要先计算出列车上午8:00开出,21:00到达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直接用“路程÷时间=速度”就能解决。

练习二十三安排了6道题,涉及用乘法、除法等计算解决做工问题和行程问题。其中第1,2题与例1对应,属于做工问题。第1题属于用连除求单一量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一是用2400÷2÷30,表示先计算每月采摘多少千克,再计算平均每天采摘多少千克;二是用2400÷30÷2,表示先计算每天采摘的棉花卖多少钱,再计算平均每天采摘多少千克。第2题有多余的条件,可以直接用(2000-250)÷5得到剩下的平均每天植多少平方米。

第3,4题属于行程问题,与例2对应。其中第3题是比较两车谁先到达B城,看似比较两车行驶的时间,但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具有思考性。因为先计算出大客车的速度是630÷70=9(时),而在计算小轿车的行驶时间时,用720÷78可以用估算,但在估算时把78看成80,于是算出时间大约是9时。这时就要思考判断,把除数看大了是9时,说明小轿车实际的行驶时间不止9时,因此,客车先到达B城。第4题现实性很强,综合性较大,需要把两段路程、时间分别加起来相除,还要用到“路程÷时间=速度”这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时间的换算。

第5,6题虽然不是做工问题,但还是要用连除的计算解决,与例1的数量关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它是例1的拓展。其中第5题有多种解决方法,一是用672÷(12×4);二是用672÷12÷4;三是用672÷4÷12。第6题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角度,也涉及连除计算。从第一公交公司平均每时得到的工资是2450÷7÷25=14元,从房地产开发公司平均每时得到的报酬是2400÷8÷20=14元。所以,如果从每时获得报酬的多少为标准来选择,张叔叔应选择到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聘。但是如果从每月获得报酬的多少考虑,他应到第一公交公司应聘。所以本问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现实性,不但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建议

教学本小节的内容,总体上讲:一是要注意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境障碍。二是要注意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是在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时,要注意学生对不同方法和思路的理解。

在教学第116页例1时,首先,应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在出示情境后,要注意学生对情境中有关信息的理解。比如对城市的学生来说,可能对采摘花椒等生活过事件不理解,教师应做适当说明。其次,要适当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信息做分析,让学生说一说看了问题后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些什么。其三,让学生独立思考,按他们自己的理解独立解决问题。在学生理解问题时,教师要充当好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为有序交流做准备,同时,也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最后,应重点组织学生对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不同方法开展交流。在交流时,一是要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在全班交流,不要重复已有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对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行解释,促进全体学生的理解;三是对有些难理解的方法,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不必有意提出,但对常见的方法,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第117页例2时,同样可以仿照例1的教学思路。首先,应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注意学生对情境中有关信息的理解。比如,适当介绍道路交通的常识,随之引入本例题中的情境,要对西藏、四川的地理位置做适当的说明。可以由中国地图引出本题目的图片,重点凸现318国道,并理解国道的含义。其次,要适当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信息做分析,让学生说一说看了问题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些什么。其三,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按他们自己的理解独立解决问题。在学生理解问题时,教师要从当好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为有序交流做准备,同时,也要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最后,应重点组织学生对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开展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对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解释,促进全体学生的理解;要注意让学生理解14时代表的含义,理解求汽车什么时候到达是在计算“时刻”。

教学第117页的课堂活动,总体上讲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开展交流。具体说,第1题可以配合例1的教学完成,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题要注意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要注意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理解。第2题可以配合例2的教学完成,一是要注意让学生理解题意,特别应看懂情境图的含义;二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在交流时,可能对时间的计算容易出错,教师要注意指导;三是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感受两种数量关系的联系。

关于练习二十三的教学。

第1,2题是例1的延续,可以配合例1的教学使用。第1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适当介绍新疆棉花生产的背景。第2题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中的信息,注意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在分析问题时要突出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问题是求剩下的5天植完,那就应找到剩下的是多少,与5天有什么关系等。

第3,4题是例2的延续,可以配合例2的教学完成。第3题要注意突出思考的方法,特别是对720÷78估算后注意判断小轿车行驶的时间到底是比9时多还是少。第4题先要让学生看懂表格,明确表格反映的信息的含义,再独立解决问题。

第5,6题学生解决问题后要注意开展交流。第5题注意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第6题不但要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说一说选择哪家公司应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