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二)

袁登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85页上的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3~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2、课堂活动的情境图)、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2。教师:你能从表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略。教师:要求该市至北京的铁路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些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求两地间的路程,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要找出列车的速度和所行的时间。

学生1:利用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可以求出列车一共行的时间。

学生2: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在题目中是已知的,可直接利用。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2)合作学习,把自己的解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全班交流,视频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

24-8+13=29(h)

102×29≈3000(km) 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强调结果不需要准确值,用估算,结果要用约等号。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根据问题看需要选择哪些条件,再确定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此教学片断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教学课堂活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要知道李阿姨一家去内蒙古草原比去海南三亚要多花多少钱,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要知道李阿姨一家3人去海南三亚花多少钱,去蒙古草原花多少钱。

教师:这些条件都知道吗?

学生:不知道,需要先算。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抽一学生板演,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这道题给出了列车的速度范围是“200km至250km”,在解决第二问时,让学生理解“该列车48时至少可以运行多少千米?”中的“至少”,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知道应选择速度范围“200km至250km”中的最小的速度200km。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要求学生先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点评:该巩固教学环节,通过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非常有利。]

四、课堂小结

教师: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交流回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5~7题。 解决第7小题时,注意指导学生计算从2008年8月8日到8月24日中间经历的时间:24-8+1=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