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登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84页的例1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做工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1情境图、课堂活动的情境图)、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进行新课
1.准备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课件再出示: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50m,一天一共铺多少米?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将准备题变成例1。6台铺路机同时给公路铺沥青,每台每天铺150m,40天可以完成任务。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强调计算要细心,结果注意单位换算。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3)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法:①150×6×40②150×40×6=900×40=6000×6=36000(m)=36000(m)36000m=36km36000m=36km 教师:用到第一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先算6台铺路机每天铺路多少米,再算6台40天一共铺路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了。
教师:用到第二种解法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学生:先算每台铺路机40天可以铺多少米,再算6台铺路机40天一共铺多少米,也就是这条公路的全长。
教师:问题的单位是千米,计算结果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学生:转化单位。
3.小结。
教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再根据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点评:此片断突出了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同时更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恰当地使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先以准备题作铺垫,让学生独立完成,为教学例1奠定基础。再设计了“学生尝试自学,师生交流探究,归纳总结方法”的教学过程,既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过程,又归纳总结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教学课堂活动。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尽可能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如:205×4×28或205×28×4。
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是做工问题中求工作总量的问题。解决时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计算的数要大一些,因此最好用笔算。
[点评:该教学环节通过解决两个具体问题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解决做工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2题。 指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讨论:题目中的“一共有18辆车同时运矿石”对解决这个题目中的问题“一辆汽车1个月(30天)能运多少吨矿石?”是否有用,为什么,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