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的度量。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做一做”的三道题目,在进一步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注意让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角的大小的表象和估计意识的培养。例如,第1题,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看一看30°、45°、60°、90°、120°的角分别有多大;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画一个角,同桌间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探讨并发现:当两个角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情况下,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再进行比较。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尝试量一量所画角的度数。反馈时,再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看一看上面的刻度和数据,并归纳量角的方法。应强调: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关于量角的具体步骤,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需要教师加以补充说明。然后要求学生量出教材上∠1和∠2的度数,并比较测量的方法的异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在完成“做一做”三道题目的基础上,再组织学习例1。让学生通过两组角的测量再次感悟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2.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与教学建议。
练习中加强操作,通过第3、5、6、7等题,让学生折纸和用三角板拼摆出、量出、画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角的大小的印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3题,要求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一方面用来巩固量角的方法,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带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第5题,要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然后分别找出45°、90°、135°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适当启发。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把一个45°角平均折成3份,取两份,再和45°角合在一起就拼成75°角了。
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105°、120°、135°、150°、180°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他们先想一下两个三角板每个角各是多少度,然后启发学生想,利用三角板上的角怎样组合才能拼出题目中要求的各个角度。
第7题,要求学生量出各角的度数,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这四个角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巩固量角方法的同时,也为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作些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