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蔚斗小学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故意示错,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抛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教学后,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制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前,组织学生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就能把这些信息、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学习比例后,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旗杆旁──学校的旗杆究竟有多高。实际观察后的学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有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同学提出量旗杆的绳子,又有同学提出去量旗杆旁边楼房的高度,还有同学提出用影长与竿长的比例关系去测量和计算。然后筛选几种较为合理的方法,分组测量、计算,最后汇总,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