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越位 学要到位(1)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一、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矛盾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离开了条件讲矛盾的转化,就是主观唯心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引导既到位、又不越位呢?我认为,教师应在引趣、设问、点拨等环节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

l.引趣精妙。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斯金娜认为:“认识兴趣则是促使教学——认识活动积极的某种独特‘震中’”。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教师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任意写分数,进行笔算,得出分数值,并记录下计算的结果。上课时,师生打擂台,学生报分数,教师判断结果。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分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又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师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平平稳稳?”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2.设问精当。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渗透于教法之中。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开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在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地培养。

3.点拨精巧。

学资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一课,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和分子相同,而能化成有限小数,却不能时,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母是奇数,但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说分母是偶数,但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和,先让学生判断,再组织试验,从而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同是35,化成的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