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新课程交朋友

 20019月开始,我就使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通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我体会到,这套教材观念新,思路活,基础实,便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喜欢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兴趣,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新教材正是以活泼的形式、有趣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打开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儿童乐园、校园场景、卡通形象、有趣而丰富的练习。有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让学生比较这些场景中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有通过小动物们的森林运动会,让学生学习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方法;有通过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仿佛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学生手捧新教材,个个爱不释手,他们对新教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 联系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数学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数学知识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变得生动活泼。新教材正是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这些要求,对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材慎重选择学习内容,多样化地设计呈现形式,不仅关注与自然、社会、家庭的紧密联系,而且关注与学生兴趣、需要、经验的高度契合,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新教材以小朋友坐公共汽车为背景,用一幅图表示汽车上原来有7人,到车站下车2人,上车3人,请小朋友算算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都坐过公共汽车,但可能从来没有在生活中计算过这样的问题。教材引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像这样的例子,新教材中比比皆是: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以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泳、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场景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真正让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 方法多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责任和要求,教材编写者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如,例题通过小卡通的思考、回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提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再如,练习中设计的开放题,也是对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的一种体现。教学中,我能注意学生个体的各种差异,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回答问题,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注意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只有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中,才能得以真实自觉地表现;只有在自主探索的良好氛围中,才会出现“我猜是……”“我的想法是……”“我认为……”等个性化的表达。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题中有一些男孩和女孩,有的戴帽子,有的不戴帽子;有的衣服是黄色的,有的衣服是红色的。在教学时,我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一分,交流时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学生在表达自己分类方法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这样的教学既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勇于大胆创新,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经历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改变以往一味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自主实践,大胆探索。新教材合理安排知识的呈现形式,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新知的探索、体验过程。比如,计算教学,教材往往都让学生结合操作小棒和在计数器上计算,体会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过程。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认识整时的方法是在学生试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在练习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教师拨时间学生说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时间,学生之间互说互拨,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活动、巩固知识的机会,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

五、 活动开放——促进全面发展

旧教材的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而新教材在这一点上有了很大的改观。教材注意提示教师组织有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把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式”改为“圆桌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可以走下课桌“逛钟表店”,可以小组合作“修钟表”,也可以去考考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再如,教完认数后,在巩固深化阶段,我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自由地参与儿童乐园的活动。既将认数知识巧妙地隐藏在有趣的游戏中,寓学习于活动中,又引导学生参观陌生而美丽的校园,满足了探索的好奇心,体验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寓人文教育于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