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学生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两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去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

117页例1与第115页的例题相比,有些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来认识对称现象。但不同的是第115页的例题呈现的是实物图,它以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实物为基础。而第117页的例1是几何图形,它以对实物图的对称现象认识为基础。

从教材的图中可以看出,第117页的内容比第115页的内容在抽象程度上显得更高一些。例题出示了6个几何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且有的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能感受到它是对称的。安排本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图形中感受到对称现象,为例2认识轴对称图形作准备。

2是例1的进一步发展,其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例题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展开,通过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完全重合,从而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本课的课堂活动安排了1个题,它既体现了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与例2相比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了。题中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剪下图形,并展开观察,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18页例3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中画轴对称图形。这里安排在方格纸中画,主要是因为画轴对称图形是一个难点,需要一定的空间观念作基础,由于学生才开始学习,作图的经验还不够,所以用方格纸作辅助,有利于降低操作的难度,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画简单几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意味着给出的几何图形要能让学生易于认识和操作,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简单图形为主。

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去进行独立尝试,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本单元的练习包括3道题,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对称现象的认识,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方法的掌握。练习中的第1题是通过观察和想象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在这些图形中,既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第2题是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建议

本小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例1时,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从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入手,将一些对称的图形融入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情境画面进行观察。在观察时,自主发现对称的图形。例如,可以在一个生活场面里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和物体,这些物体上都有一些对称图形,学生观察到这些图形后,把它们抽取出来让学生再进行重点观察,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这些图形对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教学例2时,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去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首先,让每个同学准备一张长方形纸,并对折。学生在对折时,可以按自己的思维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折。既可以沿两条长的中点对折,也可以按两条宽的中点对折,还可以按对角线对折,学生对折后,进行展示交流,让他们观察哪些折法对折后折痕的两边完全置合,并把这些折法的长方形归为一类。最后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取名。在取名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性,只要能对取的名作出较合理的解释,都应给予肯定,最后归纳到轴对称图形这一命名上来。关于对称轴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命名,依照轴对称图形那样的教学方式处理。

118页上面的课堂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按教材上画的图形那样剪,如图:

也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纸对折后自主设计图形再剪,得到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例3时,应重点进行对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的指导。在方格纸上出示一个简单图形和对称轴后,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对称轴两边要完全一样。这个图形应是什么样的,再引导学生去找到对称点,最后把相关的点连起来。也可以先让学生把一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映着找对应点,再展开观察对应点,从中体验找对应点的方法。

本例题下面的课堂活动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如果有学生画错,对错误进行重点纠正。

练习二十一第1题的处理,除了让学生观察题中给出的图形外,还可补充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喜”字、剪纸中的对称图形等。

关于数学文化,可以在对称观象的教学时结合使用,把这些建筑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建筑物的对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