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整体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能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

认识轴对称图形是历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都要安排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这一内容安排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并且分3个学段来学习。在第1学段中,只要求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按《数学课程标准》的安排,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单元主题图、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和数学文化——对称与建筑等几部分,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由此,教材在安排时,注重了从以下几方面去设计:

首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称这一概念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也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他们都看见过。所以教材在选材时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既有利于让他们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其次,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线索。本单元教材在内容呈现时,注重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去感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其三,结合对称安排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不仅包括数学史、数学故事,也包括数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称这一内容在现实世界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它体现了数学内容和思想方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材安排了对称与建筑这个数学文化,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让学生综合运用测量、面积计算等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提示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不是从概念中获得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清晰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认识的教学中,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后,再展开观察;让学生用一张纸对折后再任意剪几刀,然后将纸展开形成一幅对称图形;或者让学生在对折的纸的一边滴上一些墨水或涂上一些颜色,并立即将纸重合在一起,再展开得到一张轴对称图形等。

2.加强合作与交流

数学学习方式不是单一的、枯燥的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对称现象,更要加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轴对称图形,在倾听、观察同学的想法、做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对轴对称图形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乐趣。例如,学生在将一张纸对折后剪成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并互相交流做法,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注意指导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学生要能正确地画轴对称图形,关键是要能在方格纸上找到有关对应点,知道应把哪些点连接起来才能构成轴对称图形,这不仅要求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清晰的认识,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在画之前能在头脑中想象出轴对称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他们尽可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去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同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同学之间加强合作与互助,使他们切实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