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1)

郭培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等知识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计算、设计、选择方案、探讨交流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的教室(或参观其他教室)

1.看教室

教师:同学们长时期在这个教室里学习,想仔细看看它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观察后向同伴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学生1:我们教室墙壁旧了、脏了,抹也抹不干净。

学生2:我们教室窗户没窗帘了。

学生3:我们教室地板有的地方坏了。

2.交流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学生4:旧了。

学生5:不太美。

教师:想不想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教师:怎样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二、获取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

1.看书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点评:学生(尤其是农村儿童)对怎样美化环境还不甚了解,有的可以说感到陌生,这就需要提供一些相关信息给他们,此环节正是利用课本达此目的。]

2.交流

学生1:老师,我看了书,看了我们的教室,发现需美化的地方有很多,如:讲桌、窗户、墙壁、地板等,这么多地方,怎么办呢?

教师:对呀,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吧!

学生2:一些美化讲桌,一些美化墙壁,一些美化窗户,一些美化地板。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分组,再每一组负责美化一处,对不对?

学生2:对,这样节约时间,而且还可比比看哪组美化得好些。

教师:大家认为呢?

学生:行,就这么办。

三、分组设计美化方案

1.确定美化的处所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个别学生由老师协调安排,然后协商定出每组负责美化的处所。

2.探讨美化方案

以组为单位探讨美化的方案。动手测量前强调分工合作:谁测量,谁记录,怎样计算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测量要准确。

设计方案时,提醒学生:可参考书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参考自己在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3.提出购买方案

包括在哪里买、单价、总价、质量怎样等都应作出具体建议。

4.写方案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购买方案,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方案。

5.交流、点评方案

其他同学点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修改。在自评、同学评、师评中渗透美育教育、环保教育、消费观教育,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点评:学生从课本中获取了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后,再结合自己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渗入自己的情趣与审美观,具体设计出美化方案。通过实地测量,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所需材料,再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购买方案,之后展示、交流。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这一课改新理念。]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师:刚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调整修改吗?

给出时间让他们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组,可让他们检查方案,看看有无算错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之后提出课后建议: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样美化,给父母提出美化建议;看看居住的小区或小院需怎样美化,给居委会或邻居提出美化建议。

[点评:给父母、小区、居委会提美化环境的建议,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同时,渗透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