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轴对称图形

郭培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181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已初步建立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2.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概括、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对称的一些知识,感受了生活中的许多对称现象,还记得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随着学生的回答,相继指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对称的有关知识——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例2

在折、观察、思考中抽象概括出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

(1)玩轴对称图片。

教师:每位同学拿出发给你们的许多纸片(有虚线),自己玩一玩,然后观察、思考,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3)抽代表汇报发现结果。本质特点:沿虚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4)归纳概括:像这类图形,给它们取什么名字好呢?(轴对称图形)之所以取名轴对称图形,是因为可以沿某条线(教鞭指到当中的虚线)对折后,得到的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条线称为对称轴,两部分完全重合与“对称”的特征相吻合,又是图形,所以……

5)那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怎样判断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

特点:沿某条线对折后,得到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判断方法:用上面的“特点”进行判断。

[点评:之所以先教学例2,是因为首先应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才能用此概念的特征去判断其他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立,则是通过学生先“玩”再发现共性最后取名字这样3步进行的,符合感知(表象)抽象(共性)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例1

用刚学到的判断方法判断例1中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拿出没有虚线的许多纸片,(全部装在另一个口袋里,其中有例1的所有图形,还混有一些非轴对称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怎样证明你的判断是对的?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把轴对称图形与非轴对称图形分类,各放在一处。汇报完成情况,同时检查结果。教师一定要注意追问判断的理由。

[点评: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用此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判断,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做轴对称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用剪刀、笔、纸片(本身就是轴对称的要有,本身不是轴对称的也要有)等自己做轴对称图形。

要求:做几个不一样的!然后用笔画出可以沿哪条线对折,得到的两部分完全重合。汇报介绍,之后肯定学生劳动的结果,使其获得成功感。

五、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说到轴对称图形,闭上眼睛能不能浮现出一些具体例子?

[点评: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轴对称图形的共性),在判断、动手操作中深化认识,很好地实现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