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认识含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3.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4.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
5.初步认识到小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小数的价值。
(二)教材说明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小数的接触与整数相比相对要少一些,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太多,所以,他们学习小数的概念要比整数相对困难一些。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将小数的学习分两个阶段安排。本学段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教
材在编排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突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是本单元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小数概念的建构和四则计算的学习。因此,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把重点落实在小数的认识上。这部分教材安排了5个例题,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结合现实情境认、读小数,通过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学习用小数表示长度及借助分母是10、100的分数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多样化的认识过程,从而强化他们对小数的认识。
2.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
小数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各种小数的生活原型。这些为学生认识小数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体现“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的课程理念,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单元教材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的加减法,都充分考虑了题材的现实意义和情境化,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例如,第102页例1结合水果店的情境认识表示水果重量的
小数,第108页例2结合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境探索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在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小数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人类对数学的不断探索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教材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向学生介绍小数点的由来,这不仅有利于让他们对小数的发展过程有初步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三)教学提示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
小数对学生来说虽然相对比较陌生,但它又与现实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应用小数的生活情景。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价值。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用秤称出36 kg香蕉,问学生:这里的香蕉有4 kg吗?有3 kg吗?是几kg呢?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是3.6 kg。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结合商品价格认识小数
学生在学习小数时,已经学习了货币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并且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以元为单位商品的价格。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平时熟悉的商品价格中引出小数,并利用这些商品标签上的小数,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课前让学生到商场(店)去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每人记录几个小数,上课时向全班汇报,从而引出课题。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初步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本单元教材教学中,既要及时抓住教材中的问题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第108页例1时,出示情境后,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先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再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重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
由于小数与整数在计数方式、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方面有很多相近或相同的地方,所以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对小数加减法也完全适用。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沟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去类推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