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来学点统计知识

也许,没有其他社会科学完全像统计这样,从一字不识的普通百姓到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人人都在应用着它。然而,对于统计的应用,也并非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部分精通统计理论并掌握了统计技术的统计学家或其它科学家的事。其实,寻常百姓,虽则不懂统计知识,甚或连统计一词都没听说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在有意无意、确确实实地应用着统计。

大量观察法是个好法宝

我的印象中,在日常生活中把统计应用得很活的,要算没有专门学过统计知识的老伴了。对于家务事,特别是到集市采购蔬菜等食品,已成了她的特权。起因得追溯到五年前的一天,我自告奋勇去集市买过一次菜,一阵风就买回蛮多。心想,这下老伴定会夸我几句。料想不到的是,什么“不新鲜,价又贵”,被数落了一番。虽然,我口里不认输,心里却真认输了。因为我的确是见菜就买,更不好意思还价。从此,就没有单独当过采购员了。但我还是主动跟老伴一起去过几次集市。她的作法,同我恰好相反。几乎跑遍了整个市场,要买的菜,看了又看,问了又问。之后,才从中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把菜买下来。我同统计差不多打了一辈子交道,这才真切意识到,她在运用大量观察法。难怪,买回的菜都物美价廉。更令我惊喜的是,有一次,看到好多人在挤着购买一种蔬菜。等我们上去时,只剩下几斤了。老伴不问三七二十一,全都买下来。在算账时,还砍掉几毛钱尾数。问她:“没有细看,怎么就全买下来?”她回答得很干脆:“这么多人买,还用担心质量和价格?”这真是把众数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的一个好例证。

概率的威力真大

概率论是现代统计赖以建立的基础。不懂得统计知识的寻常百姓,往往从“公平”的角度来理解随机性。的确,这种认知,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不少棘手问题。例如,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如何把地力、水利等各方面条件存有差异的田地分到各家各户,确实难上加难。最终还是采用“抽签”来确定挑选田地先后顺序的办法解决的。签号排在后面的自然挑不到理想的田地。但人们都认为“碰运气”的办法是最“公平”的。没有抽到好签,只能怪自己“倒霉”。有意见也不好说。

最近,本地发行一种福利彩票,是从01、02……35等35个数字中,投注7个数字。摇奖时,7个数字全对的,为特等奖,可得到好几百万元奖金。我老伴和儿子花了数百元钱投注了几次。还算不错,每次都投中了一个数字,但与得奖无缘。总有些纳闷。我劝他们不要懊恼,反正给福利事业作了贡献。我计算出不考虑顺序的不重复纯随机抽样的可能样本数目为6724520。这就是说,要中特等奖,只有六百七十二万四千五百二十分之一的偶然机会。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在应用概率。

缺乏统计知织,会闹出大笑话

全然不懂统计,有时也会把统计运用得淋漓尽致。但是,缺乏应有的统计知识,却会闹出天大的笑话来。这是80年代中期的一件事。我的一位女同事,很精明,善于盘算,可称得上治家能手。那时,银行发行一种以千元为单位、叫做“大面额存款”的业务。优惠条件是:在同期利率(记得当时的年利率为9%)的基础上提高5%计息。这位同事考虑再三,把只差两个月到期的定期存款5000元取出,转为“大面额存款”。到期取款时,银行不是按14%,而是按9%×(1+5%)=9.45%计息的。事后,她非常气愤地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一告诉了我。并说同银行工作人员还吵了一架。作为统计人,我只好耐心向她详细解释。并讲清楚,她是把都可用百分数表示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百分率和百分点这两个独立概念混同起来了。银行承诺的优惠条件是按“百分率”,而不是她错误理解的“百分点”。一般地,为了防止误用,对于百分点,都必须附加文字说明。像本例,如果银行承诺的优惠条件是“在同期利率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计息”。那么,这位女同事就应得到14%的利息。看来,把快要到期的定期存款改为这种存款,是得是失?请读者判定。

还有一件事,十多年来,我一直记忆犹新。我回农村家乡探亲时,听人说,有个邻居的小孩,智商较低,学习成绩只能算下等。当我走访他家时,孩子的母亲见我是教书的,便在我的面前大夸她的孩子如何如何会读书。我问:“成绩怎样?”她说:“很好,是5分,不是零分”。我算蛮有涵养的,当时没有把啼笑皆非的表情显露出来,只说了句:“算不错”。看她那兴高采烈的样子,真不知说什么才好。把“零分”作为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确是个典型统计盲。开的玩笑够大了。

看来,统计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坏,其结果恰好相反。作为统计人,我真诚地奉劝大家都来学点统计知识,变必然国王为自由王国,以便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大千世界,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那些复杂纷繁的各类问题,让自己更聪明能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