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换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面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限定在“简单的换算”之内。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一是涉及的面积单位换算在两个相邻单位之间进行;二是较大单位的数是较小单位的数的100倍、10 000倍;三是单位换算只在两个相邻的单名数之间进行,不出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探索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共设计了3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为了能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取了以直观图像配合学生探索过程的编写方式。例1以求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形式探索1 dm<sup>2</sup>1 cm<sup>2</sup>之间的进率,由于表示大正方形的边长有1 dm10 cm两种形式,所以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应该有1×1=1 dm<sup>2</sup>10×10=100 cm<sup>2</sup>两种,于是得到1 dm<sup>2</sup>=100 cm<sup>2</sup>。例2以议一议的活动形式讨论1 m<sup>2</sup>1 dm<sup>2</sup>之间的进率关系,黑板上1位小朋友正在用米尺画1个正方形,边长是1 m,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边长1 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m<sup>2</sup>,画正方形这位小朋友告诉大家,“1就是10分米”,右边的小朋友很自然地提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呢?”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有10×10=100 dm<sup>2</sup>,所以1 m<sup>2</sup>=100 dm<sup>2</sup>hm<sup>2</sup>km<sup>2</sup>离三年级小朋友的生活较远,没有这些相关知识经验的感受,那么探索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hm<sup>2</sup>m<sup>2</sup>km<sup>2</sup>m<sup>2</sup>之间的进率关系就更难了。加之,到现在为止,学生仅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仅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因此,教材对这几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作了淡化处理,用“同样地”三字告诉学生,像上面那么去推导也一定能得出1 hm<sup>2</sup>=10 000 m<sup>2</sup>1 km<sup>2</sup>=100 hm<sup>2</sup>

3是面积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量得窗户的长和宽的长度一般是cm作单位,如果计算的面积需要用dm<sup>2</sup>作单位的话,一般是算出多少cm<sup>2</sup>后,再合成dm<sup>2</sup>

本节教材内容是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涉及的内容不多,所以只设计了课堂活动,没有设计练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的简单换算除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有时在生活中也可能用一个什么平面作单位测量面积,如用瓷砖的面测量地面,用书的封面测量课桌面等,于是也就出现了生活中一般的单位换算。课堂活动第1题就是上述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去进行换算。课堂活动中第23题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的训练,第4题是根据具体的物体的面和给定的数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旨在对面积单位和对面积的估计进行复习。第5题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思考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2.教学建议

本小节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把简单的单位换算与直观图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用两种不同的长度单位去度量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从而得到用两个不同的面积单位来表示同一个正方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是突破面积单位的换算这一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画一个边长10 cm的正方形,当学生标出边长是10 cm后,提出“如果用dm表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dm呢?”接着让学生分别用边长10 cm和边长1 dm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提问“通过用两种不同的面积单位计量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你认为1 dm<sup>2</sup>等于多少cm<sup>2</sup>呢?”再接着让学生把这个正方形分成边长1 cm的小正方形,并在小组里讨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大正方形里面包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认为多少cm<sup>2</sup>就是1 dm<sup>2</sup>?通过上面3个层次的活动,归纳出“1 dm<sup>2</sup>=100 cm<sup>2</sup>。教学例2时,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1 m<sup>2</sup>的正方形,像探索1 dm<sup>2</sup>1 cm<sup>2</sup>之间的关系那样去探索1 m<sup>2</sup>1 dm<sup>2</sup>的关系。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探索,每组在地面上画一个边长1 m的正方形,用1 dm<sup>2</sup>的单位沿这个正方形的一条边,一个挨着一个地摆,看一排能摆多少个1 dm<sup>2</sup>,能在这个正方形内摆出多少排,最后算一算或直观地数一数1 m<sup>2</sup>里有多少1 dm<sup>2</sup>,并归纳出“1 m<sup>2</sup>=100 dm<sup>2</sup>

hm<sup>2</sup>m<sup>2</sup>km<sup>2</sup>hm<sup>2</sup>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淡化处理,教师可以提示,前面已经知道“边长1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 hm<sup>2</sup>,也就可以得到“1 hm<sup>2</sup>=10 000 m<sup>2</sup>”;“边长1 000 m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 km<sup>2</sup>边长1 000 m的正方形正好有边长100 m的正方形的100个那么大,所以“1 km<sup>2</sup>=100 hm<sup>2</sup>

教学例3时,先让学生计算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cm<sup>2</sup>,再提问3 600 cm<sup>2</sup>可以表示为多少dm<sup>2</sup>。然后启发思考:100 cm<sup>2</sup>1 dm<sup>2</sup>3 600 cm<sup>2</sup>就有36100 cm<sup>2</sup>,所以3 600 cm<sup>2</sup>就是36 dm<sup>2</sup>

课堂活动的教学建议。第1题的训练重点要放在通过实际操作来换算,发展学生已有的空间观念,同时,教师还要举出类似的换算让学生练习,如“教室地面约有20个黑板面大,黑板面约有4张课桌面大,教室地面约有多少个课桌面大?”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去寻找这种面积关系。练习第4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凭对这些物体面积的了解进行估计,如学生可能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300 cm<sup>2</sup>,然后提醒学生既要考虑面积的实际大小,又要考虑已经给出的数据来选择合适的单位,“草场、林场”的面积,学生可能选择hm<sup>2</sup>,也可能选择km<sup>2</sup>。练习第5题时,启发学生思考洒水车洒过水的地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要求这个地面的面积要先找出哪些条件,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