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8~49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激发兴趣
计算数学书、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些面积单位合适?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提示课题:简单的换算
[点评: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镜头,从不同角度广泛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并探究简单的换算,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方格图: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面积:一个方格是1cm<sup>2</sup>,这里有100个方格,所以是100cm<sup>2</sup>。
②用尺子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sup>2</sup>。
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还可用1dm表示,运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dm<sup>2</sup>。
(3)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同学说是100cm<sup>2</sup>,有同学说是1dm<sup>2</sup> ,到底谁对谁错呢?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说法都正确。因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既可以用10cm来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积既可以说成是100cm<sup>2</sup>,也可以说成是1dm<sup>2</sup>。
(4)由此可见,1dm<sup>2</sup>与100cm<sup>2</sup>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小结:1dm<sup>2</sup>与100cm<sup>2</sup>之间的关系是1dm<sup>2</sup>=100cm<sup>2</sup>,因为他们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正方形的边长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sup>2</sup>和100cm<sup>2</sup>是相等的。
(板书:1dm<sup>2</sup>=100cm<sup>2</sup>)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出1dm<sup>2</sup>=100cm<sup>2</sup>,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心理,又能为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例2
(1)师生共同总结学法:①回忆在同一个图形里有不同的单位计算面积的过程。②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③找出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学习m<sup>2</sup>与dm<sup>2</sup>之间的换算关系。
(3)检查探究学习情况。(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板书:1m<sup>2</sup>=100dm<sup>2</sup>)
完成第49页的“试一试”。
[点评: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构建,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例3
(1)你能独立求出这扇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厘米换成用dm<sup>2</sup>作单位。
(3)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评析。
[点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面积单位的换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三、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
四、小结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