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本小节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第20页例1时,可以把情景图(下面3位小朋友及对话不出现)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也可把情景图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例1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若独立解决有困难,可同桌或小组相互议一议,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当学生说出根据每辆车坐的人数和车的辆数就能算出参加春游的同学人数时,教师可问:“每辆车人数和车的辆数你们知道吗?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怎样算出参加春游的人数?”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这些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分别从图中哪个地方获得的。由此培养学生有根有据地分析问题,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然后提问:“算出了参加春游的人数了吗?说说是怎样算的?”当学生口述自己的算法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所说的算法板书出来,请同学们评价,也可以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这里最可能出现的错误是算掉了还剩下的32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可逐一出示第20页后3位同学及对话框,并告诉学生:“××同学也在解决这个问题,他是这样想的,”(同时出现“共坐12辆车,45×12的积就是总人数。”的话框)“××同学有不同看法,”(出现左下方的话框“不对,你只算了已上车的人数。”和右下方的“噢,差点忘了剩下的32人。”)教师又提问:“现在你们认为怎样算才正确呢?”待同学明白了每辆车坐45人,12辆车共坐的人数再加上还未上车的32人才是参加春游的总人数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想还可以怎样计算总人数,一方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为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作好认知准备。

教学例2时,可先出示常见的饮料堆、挂面堆、矿泉水堆、钢管堆等物品堆放图,引起学生的注意,再从这些堆放图中特写一幅饮料堆放图,同时提出问题:“这堆饮料有多少听?”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算法与组内的同学交流。然后给全班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充分体现方法的多样化。当学生用到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时,教师要予以肯定,并提出:“你想想怎样算更简便?”还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道理:若每层放的饮料同样多就可以用乘法算,怎样才能使它们每层听数同样多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演示饮料堆的变形:将最高层的1听移到最下层右边(或左边)。同时改变被移动这听饮料的颜色,再将上面第2层的2听移到下面第2层右边(或左边)并改变颜色……如此移动上面第35层,分别放到下面第35层的右边(或左边)。让学生从颜色的改变上发现:把原堆放饮料的上面5层旋转180°倒放,原三角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每排饮料的听数完全相等。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饮料堆的变形过程,找找“11×5”这个算式与“12+……+10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材第21页课堂活动主要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蔬菜、鱼、肉等标有单价的图片出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图片内容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供应品种及单价作调整),假定每位学生仅有30元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参加当家理财的购物活动。每位学生对食品的喜好不同,其选购的品种会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即所选购物品的总价必须是在30元以内,选购物品的学生要考虑这一点,选购的过程中要计算,组内同学在听他选购各种物品时也要进行计算,若发现超支就应及时调整。当组内每位学生都选购完毕,进行自我评价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一活动的内容作进一步思考,看看还能否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比如提出鱼的价钱是辣椒的几倍;买1 kg牛肉的钱可以买几kg鸡蛋、如果买西红柿呢;1 kg青菜比1 kg辣椒便宜多少钱等问题。

3的教学主要突出估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估算苹果的总重量,既可以先把每箱苹果重量看成整十数或者先把苹果箱数看成整十数,再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估算出苹果的总重量;还可把每箱苹果重量和箱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估算苹果的总重量。学生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估算,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并提倡算法多样化。关于广柑的总重量的估算,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箱重25 kg,无论和哪个整十数都不接近,估算时应怎么办才能使结果接近准确值?让学生在具体的估算过程中去感悟并掌握处理像152535……这些数的估算方法。

22页课堂活动取材方便,工具简单,操作性极强。教学时,先让全体学生估计瓶里的豆子大约有多少粒,并记下这些数。再分组进行数、算的操作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估算出这瓶豆子的粒数。待各组操作活动结束,教师请最先得到答案的小组在全班交流算法。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作方法上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当不需要知道豆子的精确粒数时,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即先把部分豆子装满1小杯,再数出这1小杯豆子的粒数,然后用这个小杯一次次去装瓶里的豆子,看装了几杯,最后用每1小杯的粒数乘装的杯数,就能估算出这瓶里的豆子大约有多少粒。再把推算出的结果和操作活动前的估计数比较,并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大胆探索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教学本练习第1题时,先让学生凭直觉猜一猜哪个班种的树多些,再进行计算,然后与猜的结果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一致。最后,同桌同学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题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得到正确答案的。让算出稿费是多少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给全班同学以启发。学生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些方法:每1 00050元,6 000字里有650元,稿费是300元;1 00050元,2 000字就是100元,6 000字是2 000字的3倍,稿费也是100元的3倍,因此是300元等。这时,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题的思考方式与例1基本相同,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忘掉剩下的70袋大米,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4题是等差数列求和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思考方法已在例2中作过讨论,本题主要看学生在应用中掌握方法的情况。教师重点提醒学生:7×4是怎样想的?求到的是什么?只要算出了一堆钢管的根数,求几堆钢管的根数就十分容易了。

5题当学生推算出小猪的体重后,教师可以把这些体重都写出来,并提问:小猪的体重会不会是26 kg32 kg?为什么?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小猪的体重不会是26 kg32 kg。因为小猪的体重比小狗的2倍多一些,而26 kg刚好是小狗重量的2倍,所以小猪不会重26 kg;又因为小猪比小熊轻,而小熊才重32 kg,所以小猪体重也不会等于32 kg。因此,小猪的体重在27~31 kg之间才符合题意。

6题是一道开放题,与第5题一样,答案不止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鲜花的范围较宽,但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150元钱以内;第2是要选购6束鲜花。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怎样选购都是正确的。

教学第8题时,最好把这幅图制成多媒体课件(或选取一段类似的真实生活的录像),配上画外音。让同学们看、听之后说说从画面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自己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阿姨比小明多跑1587(圈);×阿姨跑了20×15300m);小明跑了20×8160m),×阿姨和小明共跑了20×(15+8m;这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0×480m)等。教师要把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列出来,让他们自己设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让每个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