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规律》教材分析

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向第一学段学生学习提出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去发现一些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而且为第二学段进一步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本小节安排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等内容。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隐含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利于学生观察,因此教材在第15页的例1中安排了一幅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图,并用两位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告诉了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情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课程理念,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即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出当行驶的速度不变时,行驶时间发生变化,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发生变化,利于学生从这种变化中去发现规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表格能直观地反映数量间的关系,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观察表格后,教师提问“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师生讨论图中的对话只是一种方法的提示。如何去发现速度不变,小汽车行驶的路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则要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广泛交流看法之后得出。

数的排列中也隐含着一些规律,例2就是要学生观察前4排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推算出后几排应填写的数。这种排列是杨辉三角的运用,排在两边的数始终是l;排在中间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讨论发现这一规律后,第4567排各应怎样填数就不成问题了。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图,一方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已给出的4排数,去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像图中同学们讨论填数和说说第47排分别怎样填数,再说说自己从填数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的安排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配合例题的学习,教材安排了一组看算式、找规律、算结果的课堂活动,此活动以观察、思考和交流为主。第1题侧重于观察思考后,同桌、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第2题侧重于发现算式中加数的排列规律,便于利用规律采用简便方法算出结果。这两道题在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观察和发现的规律用语言表达出来,和同学分享获得成功的愉悦。与此同时,也可从别人的发现中受到启发和帮助,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获得正确的观察思考方法。

如何去发现隐含在事物中的规律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在练习三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填数的活动,并注意了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开放性。例如教材第18页第4题就是发现并运用规律填空的例子。首先它通过前几道计算题的观察,得到这几道加法的和都可以写成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形式;其次再进一步发现几个连续的单数(奇数)相加,都可以写成这些单数的个数乘个数的形式;再如第5题运用规律填空就具有开放性,最末一题中,只给了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和积都由学生自己去填,答案并不惟一,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