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建议

本小节内容可以用3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第8页例1时,一是要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得出竖式计算;二是要重点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围绕这两个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是怎样获得的,利用这些信息能解决图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吗,怎样解决。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卷笔刀有14盒,每盒都是12个,求这些卷笔刀有多少个,实际也是求相同加数的和,所以要用乘法

12×14计算。当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可让学生从第二幅图讨论算法的实例中受到启发,展开小组讨论,就怎样算“12×14各抒己见,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出现12×2×714×3×414×2×612×(410)等,教师再引导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从中引出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列出竖式后,可以借图中小男孩的话,让学生先算出4盒卷笔刀的个数,即48个。接着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刚才算出的是4盒卷笔刀的个数,而例题要求的是14盒的个数,怎么办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一定会想到只要算出10盒卷笔刀的个数,再把两部分的个数加起来问题就解决了。从而让学生明确求14盒卷笔刀多少个的笔算过程可分为3步:第1步求出4盒的个数,第2步求出10盒的个数,第3步求出14盒的个数。这3步中,第2步算10盒的个数是理解的重点。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用一个竖式怎样反映这3个步骤呢?引导学生探索12×14的笔算过程:

1步:用个位的412,这是旧知识,学生计算后,要提问让学生说出积“48”表示的是什么。强调用个位上的412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41248

2步:用十位上的112。在竖式上把十位上的1写成红色,向学生提问:现在的积表示的是什么?该怎样写?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同桌议一议,再把计算的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共同得出:用十位上的“1”乘12,得到的是12个十(即12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120也写成红色),这就是“2”写在十位上的理由。

3步:教师提问,计算完成了吗?还应做什么?学生联系前面讨论,自然知道要把前两步的积相加。

看着完整的竖式,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过程,再次体会用“14”十位上的“1”乘12个位上的2得“2”,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的道理,为了简便,这时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出来。还可以看着完整的竖式,结合例1的插图,说一说计算14盒卷笔刀共有多少个的过程:12×4=48(个)得到4盒的个数;12×10120(个)得到10盒的个数;48120168(个),得到14盒的个数。这样处理更利于学生掌握计算的顺序,体会其算理。

教学例1后边的“试一试”时,有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第1题要问学生方框里该写几,为什么?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交流计算的过程。在完成“试一试”的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引导学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及时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教学例2时,重点是进一步弄清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这幅情景图可以制成幻灯片或动画片,配上画外音),从两只青蛙的对话中了解相关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说出怎样算2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再把竖式计算过程和想的过程对应起来,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掌握各部分积的意义。板书可以这样写:

教学例2,还可以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后自己试算,边算边说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试算的情况时注意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和纠正错误。可指竖式提问:用十位上的“2”去乘34的“4”,得到的8可以对着“0”写吗?为什么?便于加深理解。之后,可结合例题的学习,像第9页情景图那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先用……再用……然后……),这样既帮助学生熟记法则,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第9页“议一议”时,可以把怎样笔算79×80的问题交给学生去探索,让学生根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及笔算两位数乘法的算理,自己去找到并解释笔算79×80的简便算法。

3的教学,主要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这里不必讲乘法验算,只是让学生“像这样再算一次”,通过具体计算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即可。当学生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再算一遍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竖式,比较它们的异同,感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

11页课堂活动应突出活动性。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算、想、说去完成各项活动。在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形式,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并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得到锻炼。

关于练习二中部分习题的教学建议。练习二第1题是口算,为增强趣味性,可以把“马拉车”这种口算形式制成动画(或活动灯片),“马拉车”对着哪格,学生就齐答(或抽答)口算的得数,这样既练习了口算,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题,先让学生把结果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本题除了51×5030×85外,其他3组题都可以通过观察算式就知道它们结果相同。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增加乘法交换律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认真观察去发现每组中的两个因数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交换了它们的位置,所以今后不用计算就知道67×5454×67相等,28×4242×28相等,19×3535×19也相等。

4题是引导学生用反面的例子来强化所学的知识。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改正题中的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找出错因、纠正错误的能力。

68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对加、减、乘、除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教学时,教师可及时反馈学生计算的信息,对算得对的同学或小组予以表扬。

10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练习。同学们曾参加过夏令营或类似夏令营的活动,有一些生活实感,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容易激起学习兴趣。要求出参加夏令营的人数,就涉及如何选择题中所给的信息。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本题多提供了“四等舱有32个房间”这条信息,看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怎样选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大家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及计算结果,让每位学生在这个交流想法与算法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