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建议

本小节可用3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第1页主题图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引导他们说一说要求这个体育馆能容纳多少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多种方法:先数出每排座位数,再数出排数,最后用乘法算出来;一个同学负责算一个区的座位数,再把每个区的座位数加起来;先算出一个区的座位数,再用一个区的座位数乘6,就是这个体育馆能容纳的人数等。教师可以结合画面向同学提问:“怎样计算每个区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找到这些数据的?”“48×10和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由此让学生得出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让他们带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应怎样计算、它与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口算经验,凭借数的组成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知识,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口算。教学第2页例1时,可以把情景图制成课件或投影展示在屏幕上,给图中女孩配上画外音,让学生们根据图中女孩所说出的条件,列出求体育馆A区座位数的算式。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联系数的组成想: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也可以联系一位数乘法推算48×9432,再加上48480等。接着引导学生做“填一填”中各题,再指导学生观察每题中的得数和第一个因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一个两位数乘10,其积就在这个两位数后面添一个0的规律。当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后,教师可随机再问学生38×1092×10……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由此引导学生学习类推方法。

有了例1的口算作基础,理解例2的口算方法就更容易了。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图后口述图意,“每袋面粉重25 kg30袋面粉重多少kg?”怎样口算25×30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说说自己的想法:每堆有10袋面粉,先求一堆重多少kg,即先算25×10 250 kg,再算3堆面粉有多少kg,即250×3750 kg;或者把25×30看成一位数乘法,先算25×375 kg,再在 75的后面添上一个0750 kg。教师要鼓励同学们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可以说给组内同学听,也可以说给全班同学听。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算法计算。

教学第3页的课堂活动12题时,应让学生参与活动,在反复口算中,强化口算方法的掌握。必要时还可以把两人互动的活动扩展到4人、6人小组,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大家都口算乘积,并且还可配合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的口算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只提出为什么要在8的后面添两个0这个问题去引起学生思考,通过讨论总结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一般方法即可。教学例4时,应突出估算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时不需要或不可能算出它们的准确数,只要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就行了,这就是估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如城市人口、国土面积、河流长度、山峰高度、买东西前需要知道的大约钱数等,怎样进行乘法的估算呢?可以先从生活实例引入:牛奶191袋,小芹买4袋,带多少钱才够?想:19角接近2元,买4袋准备8元钱就足够了。接着让学生按这个实例估算,鼓励学生用多种估算方法来解决11个皮球大约多少元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看看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教材上两种估算方法,进行小结:一种是先想18元接近20元,用2010相乘,10个皮球大约需要200元。另一种是先算买10个皮球要180元,买11个皮球要比180元多一些,大约需要200元。教师可因势利导:估算时,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学生进行估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估算一下用200元钱买621个的篮球,够买多少个?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第5页课堂活动,应特别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活动熟练地掌握口算、估算的方法。第1题猜积末尾零的个数,学生既可以口算积是多少而知道零的个数,也可以用看因数末尾的零的个数的方法来得到。第2题是看卡片上的算式估算,同桌可以相互练习,不仅要估算出积是多少,还要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同桌听,让更多的同学从交流中受到启发,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估算。

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教学练习一第1题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每盒铅笔的枝数,据此口算出10盒、20盒、50盒、60盒铅笔的枝数并分别填入相对应的空格中。再把自己口算的方法说给同学听。第2题和第3题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其中通过第3题的填空,渗透函数思想。第4题用找朋友的形式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这种形式学生比较喜欢,学生连线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是不是每道题都是先算出得数后再连线。如果有学生说71×8080×71这两题他没有算就连上了线时,教师应追问学生为什么没有口算出积就把它们连起来了,由此让学生明确这两题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的位置,所以不用口算也知道得数一定相等,从而为学习乘法交换律作好铺垫。第8题是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图中出现的是学生喜欢的玩具,第1问直接口算,第2问是利用旧知识即可解决的倍数问题。第34问答案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60元钱能买到的玩具,除小熊猫和机器人不能同时买到外,其他两种配搭方法(小熊猫和布娃娃、机器人和布娃娃)都行。如果有学生说用60元可以买到7个布娃娃,可以买到2个小熊猫和 1个布娃娃,可以买到 1个机器人和 2个布娃娃,1个小熊猫和 4个布娃娃等等,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至于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就得看学生的实际情况了。根据学生的经验和不同的知识基础,可能提出的问题不相同,但只要符合实际,符合题意及要求都可以。第9题学生独立估算出得数后,一定要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通过交流打开学生的思路,感悟估算的策略。比如可以把52看做50,用口算 50×19来估算结果;也可以把19看做20,用口算52×20来估算结果;还可以把52看做5019看做20,用口算 50×20来估算结果。

练习一的思考题是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数学问题。住楼房的学生每天都在上下楼梯,是否观察过题中的现象或有过这方面的直接经验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共同来讨论问题的解法:从刘志到王林家登了3层楼,要上16×348级台阶;从张多家的1楼到王林家的8楼只登了7层楼,共上了16×7=112级台阶。经过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初步懂得从1楼到各楼层上台阶的层数始终要比楼的层数少1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