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方法。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口算、估算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例如,300×30可以由3×3=9→300×3=900,推出300×30=9000;还可以由300×10=3000推出300×30=3000×3……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2.重视口算和估算技能的发展。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口算和估算技能的发展。首先,要重视口算和估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口算与估算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好练习活动。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或选择学生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适当组织生动有趣的口算、估算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3.本节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