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

    乘法是数学中基本运算之一。假如a乘以b等于c,即记为a × b = c或a‧b = c,亦可写成a b = c。「×」称为乘号。 

    中国古代利用算筹进行乘法计算。筹算乘法分三层:上位是被乘数,中位是积,下位是乘数。先由乘数的最大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完后去掉这位的算筹,再用第二位数去乘,两次之积对应位上的数相加,乘完为止。例如81 × 81,先把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放在上位和下位,如图﹝a﹞。用80去乘81得6480,「8」用完了,便掉去,如图﹝b﹞。再用1去乘81得81加到6480上,即等于6561,「1」亦用完了,便掉去,得图﹝c﹞。

﹝a﹞ ﹝b﹞﹝c﹞

    计算的层次就是把多位数变为用单位数去乘多位数,乘一位加一位,基本原理与现在通用的笔算乘法完全一样,只是使用乘数的次序与现在作法相反。 

    中世纪,印度流行几种实用而且有趣的乘法。「十字相乘法」是其中一种,印度人称之为闪电似的乘法。例如325 × 478 = 155350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巴切利﹝1445 - 1514﹞介绍了八种乘法。第一种乘法与现在通用的笔算乘法完全一致,第六种就是方格乘法。此法约于十五世纪传入中国,因其图形有如织锦﹝参看下图﹞,故亦称为铺地锦。

3 2 5

8

4

2

6

1

0

4

0

7

1

2

4

1

5

3

5

4

2

1

8

0

0

2

3

1 5 5

若仔细分析上表,﹝甚至可比较「十字相乘法」之算法﹞,则可体会到这些乘法的巧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