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教学片断)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二实验小学  罗廷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

(1)提问:这有两个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2)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3)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

(4)那么这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谁的周长短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②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点评:以谁的周长长一些来引导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谈话:到底谁的周长长?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1.学生操作活动,小组讨论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摆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算式:9+9+6+6=30(cm)

方法:把每一条边长度加起来,即:长+宽+长+宽。

②算式:9×2=18(cm),6×2=12(cm),18+12=30(cm)

方法:先算两条长,再算两条宽,最后加起来,即:长×2+宽×2。

③算式:9+6=15(cm),15×2=30(cm),方法,先算长与宽的和,再乘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第③种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为:(长+宽)×2

强调: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同学们的这几种方法都是对的,在计算图形的周长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但我最喜欢××同学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最简便。

[点评:组织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过程,并通过交流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并不强求学生用哪种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知道了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4根9 cm的小棒摆一个图形。

(1)学生操作活动,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汇报交流:

①算式:9+9+9+9=36(cm),方法:把4条边相加起来。

②算式:9×4=36(cm),方法:用边长乘4,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三)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比较的两个图形,就是刚才同学所摆的两个图形,你能说出谁的周长长一些吗?

指名回答:36 cm>30 cm,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点评: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供给学生尝试探索的空间,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比较课前出示的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培养学生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并使教学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