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4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三,这4个例题呈现的内容分别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能被除数整除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上的数除后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的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例1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教科书借助了月饼盒这个教具,把原来学生平分8个月饼的经验巧妙地运用到平分8盒月饼中来,学生通过这个操作动作可以发现平分8个月饼和平分8盒月饼的方法完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个”这个单位换成了“盒”,由此学生联想到8÷4和80÷4都要用到“二四得八”的口诀,不同的是计数单位起了变化,8÷4得到的是2个一,而80÷4的结果是2个十。此外,教科书在第二册就用几“个”和几“盒”月饼形象地显示计数单位“一”和“十”,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分月饼盒的操作可以形象地展示80÷4的算理。
例2同样用分月饼盒的情景出现,但不同的是不完全是整盒月饼,除了整盒月饼外,还有单个月饼,也就是说,图中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盒)和“一”(个)。再通过分月饼的操作活动形象地呈现36÷3的算理。和例1不同的是,例2是一个连续的分月饼的操作活动。学生在分月饼时,要考虑“先分整盒的月饼,再分单个的月饼”。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和竖式中的计算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学生通过边操作边计算,可以从中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
例3用了例2的情景图但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同一情景下的不同问题,便于学生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新”在什么地方,也有利于启动学生用前面掌握的知识来主动理解新知识。教科书要求学生对比后要“议一议: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找准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然后再通过月饼盒的操作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完成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这里要求学生重点理解第一步除后余下的“1”是1个“十”,而不是1个“一”、所以能和个位的“6”合成“16”后再除。
例4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和例3相比,前面的计算方法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是第二步除了以后还有余数。实际上,这道题出现了两次余数,第一次十位上相除后,余下“1”,由于这个“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所以还可以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再除;第二次除后又余3,这个“3”也已经是3个“1”了,比除数4小,不能再除了,所以把它定为余数。教科书关注这两次除的结果的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课堂活动安排了3个小题。第1题是用对口令的方式进行口算,其口算内容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本册教科书中,有口算要求的题目就是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为后面的估算教学打好基础。第2题是用分小棒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其中24÷2是教学例2后的巩固题,65÷5是教学例3后的巩固题。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用竖排计算的方式沟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在联系,说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活动的综合过程。沟通知识的相互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练习十三由9个习题组成。其中第1题是练习口算的题目,第2,3,4,5,6题用各种形式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其中第7题通过竞赛的形式适当地提出了计算速度上的要求。第8题和第9题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第8题选择了学生分组的情景,第9题选用了买水果的情景,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选择这样一些情景,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也可以从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建议用3课时教学。
2.教学例1时,要组织学生操作,通过8个月饼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月饼盒的操作表象,帮助学生“悟”出“8个十除以4等于2个十”的算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8个十÷4=2个十”的板书,加深学生对其算理的理解。
3.教学例2时,也要通过操作给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支持,最好配合学生的操作写竖式,让学生切实明白,在竖式中哪一步表示平分3盒月饼,哪一步表示平分6个月饼。把学生的操作与竖式的书写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明白算理,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4.教学例3时,要和例2对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组平分1盒月饼后,剩下的1盒月饼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把剩下的1盒月饼打开,和6个月饼合成16个月饼后,再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算过程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帮助学生切实理解36÷2的计算方法。
5.例4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用在例3掌握的计算方法直接用于例4的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思考遇到了什么新问题,联系前面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用这样的方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理解新知识。
6.课堂活动应该配合例题的教学,具体的配合方式是,教学例1时,可以引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的第1题;教学例2时,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活动的第2题的第1小题和第3题;教学例3、例4时,完成第2题的第2小题。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时,要求学生说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其中第1题出现了余数和除数同样大,第2题忘了十位上的9减8,并在第二步除时没有处理十位上的余数1,这些都是学生在计算中常犯的错误,要求学生说出错的原因,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减少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的第8题时,可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例如班上有55人应该怎样分组?有39人又该怎样分组?就是有余数也没有关系,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处理这些问题。
9.第9题是一道开放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加以解决。学生提问题时,有些问题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能解决的,如买2kg苹果3kg梨还剩多少钱?有些问题是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如买4kg500g苹果后还剩多少钱?这些问题虽然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但也应该鼓励学生说出来,给学生留一点悬念,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