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同学们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老师常常会出一些判断题,让大家练习。测验时,也常有判断题。
判断题只有两种答案,对或者错,似乎很容易。但很多判断题看上去似是而非,常使一些同学感到捉摸不定。
例如,“正方体的底面积和表面积成正比例,对吗?”有的同学看到“底面积”和“表面积”,联想到积一定,两个量成反比例,于是认为这句话是错的。也有的同学联想到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都不成比例,因此也认为这句话错了。其实,这两种猜测都误解了
我们知道,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而正方体是由6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围成的,因此
正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6(一定)
这就可以判定上面那句话是对的。
可见,要正确解答判断题,首先必须把有关知识弄清楚,其次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这里,举例说明几种比较常用的解答判断题的方法。
1.分析推理。
即根据有关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推理,作出判断。
例1.判断正误,在( )里填上“√”或“×”。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想:由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与V=sh,可以看出,当长方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时,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3倍。所以本题在括号里填“√”。
2.计算求解。
即根据题目的条件,通过计算等过程,求出正确答案,再作判断。
例2.判断正误,在( )里填上“√”或“×”。
(1)2000年的上半年有181天。( )
(2)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教÷除数÷商=l。( )
想:(l)2000年是闰年,二月份有29天,上半年共 3l×3+3O×2+29=182(天)
说明本题应在括号里填“×”。
(2)被除数÷除数=商,商÷商=1。说明本题应在括号里填“√”。
3.寻找反例。
即从反面思考,看看是否存在与题目所说相反的情况。如有,只要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就能断定原题是错的。
例3.判断正误,在( )里填上“√”或“×”。
(1)a是整数,a的倒数是。( )
(2)任何两个自然数相乘的积都是合数。( )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
想:(1)因为整数包括O,而O是没有倒数的,所以本题括号内应填“×”。
(2)因为1也是自然数,l和任何质数相乘的积是质数,所以本题括号内应慎“×”。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是锐角,那么不是直角就是钝角。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一个三角形是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所以本题括号内应填“√”。
4.假设验证。
有些判断题,如果直接判断有困难,有时可以假设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数,验证结论是否成立,再作出判断。
例4.判断正误,在( )里填上“√”或“×”。
(1)如果甲数的20%与乙数的相等,那么甲数小于乙数。( )
(2)a、b、c三个自然数,a÷b=0.1,b是c的约数,那么a、b、c的最小公倍数是c。( )
想:(l)假设甲数是10,根据题意就能求出乙数是
10×20%÷=8
10>8,说明本题括号内应填“×”。
(2)假设a是1,由a÷b=0.1,则b是10,再根据b是c的约数,假设c是20,那么20,10,l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本题括号内应填“√”。
上面两题也可以不用假设法,直接根据题意分析推理,当然思考的难度更大。
在实际解答判断题时,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来决定。有些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又有些题目可以把某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