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又如,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观览车、转椅都是旋转现象。另外,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但不同于本单元所讲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而秋千、跷跷板都属于摆动现象。

在正式教学本单元的新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并根据上学期所学的角的知识,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从而引出锐角和钝角的课题。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这幅主题图,判断一下图上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教学图形变换时,既可以用主题图上的情境引入课题,也可以在学生学完了平移和旋转后,判断图上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锐角与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本单元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所用的方法与上学期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三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这三个角的大小不同。最后,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顺序,符合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

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说说图中哪里有角,哪里有直角,各种角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比直角小,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学生掌握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还可以让学生看看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有角,并判断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3.“做一做”的教学。

“做一做”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角,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有的是用两枝铅笔搭出来的,有的是做成活动角。

实际教学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活动。此外,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自己设计出更多的活动。

4.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是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既可以用三角板上现成的角来画,也可以用直尺来画。画完角后,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判断是什么角,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判断。学生还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来画角,如利用教科书上互相垂直的两边来画直角。

第4题,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用三角板拼摆,看到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基础。教材上提供了几种拼摆的模型,如第一个图,两个三角板上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还是锐角,两个较大的锐角拼在一起是钝角;第二个图,三个较小的锐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直角;第三个图,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是一个正方形;第四个图,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与第一个图中的两个三角形相同,但拼法不同)拼在一起是一个长方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拼摆,拼完以后再说一说各种角的关系。

第40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设计目的与前几册相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上有直角、锐角或钝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这些物体上的角分别是什么角。然后再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直角或钝角,培养他们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