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通过分一分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教师:孩子们,我们来口算几道除法题。36÷6=72÷9=25÷5=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20个圆片,我们一起分一分。1组、2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3组、4组的同学每个同学都把20 圆片每7个分1份。分完后相互交流,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1组、2组的

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5个分1份,分成了4份,刚好分完,算式是20÷5=43组、4组的

学生:我们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分了。

教师: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学生:因为没有7个圆片,不够再分1份呀。

教师: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不能再分的圆片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把20个圆片,每7个分1份。能写成除法算式吗?怎样写?引导学生写出20÷7,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分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分成了2份。剩下的6个不能再分了。

教师:分成的2份在算式中叫什么?

学生:叫做商。

教师:我们就把剩下的“6叫做余数。书写时在商的后面画6个小圆点,再写上剩余的数。教师边说边板书:20÷7=2(份)……6(个)。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

学生:分的时候,不够分1份,剩下的数叫余数。

教师:对!一定是不够再分1份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余数,如果还能分1份呢?

学生:还要继续分下去。

教师:好!翻开数学书第100页,按课堂活动上的要求,同学们用小圆片代替糖葫芦分一分,看哪些题有余数,哪些题没有余数。学生分小圆片。

[点评:通过组织“分一分”的活动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余数”的含义,在交流对话中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算理。]

2.教学例4观察例4图。

教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学生:阿姨们在装羽毛球。

学生:有57个羽毛球,每6个装一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

教师:真不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写出57÷6,并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用竖式计算,怎么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7÷6

教师:应该商几?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57÷6可以商9(教师板书)。

教师:为什么商9

学生:69等于545457很接近。

教师:我们把54写在竖式的什么地方呢?指导写出:57÷6

学生:可是有余数呀,写在什么地方呢?

教师:请大家自己思考,看能不能解决。

学生:应写在横线下面,因为商9后,还剩下3,而竖式上57-54=3。所以就应写在横线下面。

教师:(补充完整)并板书57÷6

3(提出为什么要商9,而不商8

学生:如果是商8就要余9,而9可以再分1份。

教师:商与除数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又要最接近被除数。

[点评: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商和余数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102页练习十四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