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科书分析

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经历测量的活动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科书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内容,将活动的主要过程及方法分3个程序呈现给学生。这与前3册实践活动的呈现方式略有不同。前3册的实践活动画面较大,看与说的成分较重。而本活动是突出做的过程,根据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学生可以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科书首先给出“量一量”,编排了4幅图画,都是提供4人一组的活动场面,其中1人是被测量的对象,另外2人负责测量,拿纸、笔的女孩负责记录。第1幅图是测量同学甲一拃的长,第2幅图是测量同学甲脚的长,第3幅图是测量同学甲一庹的长,第4幅图是测量同学甲的身高。其次是“填一填”,把测得的数据依次填入表格中,然后再测量同学乙、丙、丁……把测得的数据都填入表格中。最后教科书安排了“说一说”,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对话的画面,这是学生分组活动之后,交流所观察、分析到的一些结论。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这样既丰富了活动的成果,同时还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和乐趣。

2.教学建议

1.这个活动建议用2课时进行。

2.对于教科书上所提供的“量一量”的场景,教学时可灵活处理,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所固定的顺序,也不一定是教科书上所列举的4个测量项目。例如,测量头围、腰围也是可以的。

3.对于测量工具,可以让学生预先备好,最好是用软尺。要填的表格最好也要预先印制好,也可以让学生预先画好。

4.分组活动可不拘于4人一组,但至少要有3人。第1人是被测的对象,另外两人合作进行测量,可兼职记录。测量完同学甲之后,交换角色再量。

5.在测量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软尺怎样用,先测量什么,再测量什么……

6.在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时,可能还要对某些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身高129 cm,一庹长128 cm,都可以看作是130 cm,这样便于发现规律。所以,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7.交流时,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一庹长大约等于身高”之外,还有“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身高大约是一拃长的8倍”等等。因为不是精确计算,所以对于学生所观察到的一些结论,不要求全责备,只要误差不是太大,教师均要给予认可。